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国粮入库 洋粮入市”现象当警惕

臧云鹏
2016年01月19日00:12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重于泰山。“紧平衡”是中国对于粮食供求关系的定位。正是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决定中国农业走向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从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数据上来看,也的确是紧平衡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亿吨,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消费总量为6.0285亿吨。二者相差仅425万吨。

但是,在这种“紧平衡”背后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由于我国国产粮食价格高于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导致出现洋粮入市、国粮入库的现象。从总体来看,中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也应当看到,入库之国粮有相当部分并非有效需求。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布的数据,从2006年至2015年,中储粮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共收购粮食5.6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同期2006年至2015年11月,玉米实际成交8270万吨,小麦实际成交1.38亿吨,水稻实际成交8286万吨,合计3.04亿吨。换言之,2006年至2015年之间,产生新库存2.6亿吨。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库存消费比在17%—18%属于安全区域,即达到粮食的安全状态,而目前中国粮食库销比远高于这一水平。从供给一方看,这多出的粮食也可以被称为“需求”,但是并不是有效需求,而是多余库存。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3720万吨,比2014年增长67.6%,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造成中国粮食结构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粮食成本过高,使得低价洋粮可以长驱直入。例如,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4年中国玉米现金成本为417.12元/亩,综合成本为1063.89元/亩。而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同期美国玉米现金成本为393.95元/亩,综合成本为697.13元/亩。

另一方面,中国价补合一的粮食补贴方式,造成收储价格无形中提升,而美国通过出口贷款担保+粮食出口捆绑外交政策的操作方式,以低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粮食,对中国收储粮食的顺价销售形成巨大的价格抑制作用。

上述原因导致了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的局面。笔者认为,我们应客观面对,统筹施策,化解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中国农垦改革重大问题课题组成员)

(责编:白宇、刘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