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制造的“电饭煲之问”

刘敏 张丽娜
2016年03月09日15:5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中国制造的“电饭煲之问”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刘敏 张丽娜)在8日举行的人大广东团分组会上,几位代表为“一粒米”讨论开了。

  “以前以为电饭煲没什么技术,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国内企业还真做不了。”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说,“口感真的好,好像能让米粒在电饭煲里跳舞。”

  “什么样的电饭煲?为什么国内做不了?”有代表问。

  “除了日本两家公司,我们没这个专利。”雷军说。

  今年全国两会,电饭煲成了“高频词”。

  代表委员关切之余,也折射出“中国制造”的一些短板:制造业大国,却难觅几个全球叫得响的牌子;是出口大国,但90%以上是贴牌产品;海外大到大家电、小到指甲刀保温杯被人抢,国内一些产能落后的企业库房积压严重……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有“蝶变”的内生动力,也面临“突围”的外部压力。

  “有‘智’才能有‘质’。”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制造业走到十字路口,供给侧改革是唯一出路。

  产品“供给侧改革”已是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以前人们对日用品品质要求并不高。消费升级后,需求侧发生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说,“企业必须积极回应这一新趋势。”

  制造业是固国之本。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每投入1元钱在制造业,可在相关产业创造1.48倍产值。中国必须立足于制造大国,再向制造强国转变。

  “发展新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当相互促进。”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说,“传统产业为发展新产业提供技术、装备、人才和市场,新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接入传统产业,优势互补。”

  现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承接转移”,“德国工业4.0”计划与“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再造“新比较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才能立足,独具匠心的好产品需要“工匠精神”。

  “说起中国产品,过去常常联想到质量一般般,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低端转型后才出现了索尼等企业。”雷军说,“过去5年是创造奇迹,未来5年则要重创新、补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要重拾竞争力,实现供给侧的改革落地,首先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专利保护,让供给侧能够安心于技术研发,设计和制造更好的国货精品;二是支持国货,使国货脱离低质低价的形象怪圈,打造真正的国货品牌。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对于有自主专利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倾斜。在企业家们看来,发展机遇仍然大于挑战,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后,中国经济前景值得期待。

(责编:杨曦、乔雪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