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独家报道

刘太格:看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

2016年03月19日15:52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宜居城市中心主席刘太格接受人民网采访 (人民网 李栋摄)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章斐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经济峰会今日在京召开,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任刘太格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看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人民网网友,这里是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现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任刘太格先生。刘先生欢迎您。在这个五年规划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新型城镇化。首先我想请问一下您对这个新型城镇化的理解是什么?

刘太格:我觉得中国提出这个理念是非常好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说,今后的城市化,是大中小城市同时并重,过去是偏向于建设大城市,现在国内超大城市越来越多了,而且他们本身规模越来越大。如果可以把中小城市处理得更完善,有些人就不会老想往超大城市拥挤。中小城市会做得更宜居,超大城市规模适中,这是很好的一个理念。同时,你们也谈到城乡一体化,就是说,一方面是城市,一方面是要把农村的环境做好。我也很欣赏。尤其我是觉得,对这个所谓“乡”可能要稍微处理一下,就是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小村落,有些规模太小的话,本身不能够吸引一些能够支撑得起人的生活上基本的配套,可能这个很小的“乡”很难继续生存。可能要做稍微集中的大的乡。人口一多起来,居住点的配套会比较完善。从这个小乡再到镇,再到小城,再到中城。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在中国看到很多这种,其实现在沿海城市过去发展比较迅速,中国的城市建筑特色比较淡薄,可是到二线、三线城市或者到乡镇里面,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明显,我希望通过城乡一体化,把这个明显地留下来。你们到欧洲去,不但是看大城市,到中小城市或者乡镇,都各有特色。不但是有建筑的特色,而且有它的烹调的特色、饮食的特色,酿酒的特色。这种特色在中国遍地都是,希望这个特色可以继承下来。一方面是保留中国的原有的文化,一方面也是向全球开放旅游资源。这个也是我推崇的。

还有一点,要把这个工作做好,要考虑一个城市群,我的理解,中国城市有区、县、乡,我们要给这个区、县、乡做一个定位,就是每一个区、县、乡未来园区的人口大概能够达到多少,给他一个身份,这样按这个身份来去做。这个重要性怎么理解呢?就是你们在一个大企业里边,如果里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职责身份、任务没有说清楚,这个公司是不可能运作的。我们做规划,这个城区、这个镇未来的人口预计是多少?乡未来人口预计是多少,给他一个明确的身份。按照这个身份,给他做适当的配套,就好象给一个企业、公司,每个企业一个适当的职责。不仅仅看中心城市,要看周围的城市,这也是很好的理念。

我想冒昧地说一下,现在全球,尤其是亚洲,每个都有规划,规划这门学问其实还是在启蒙阶段,到底什么叫做城市规划,里面的要素是什么,都不一定能够说清楚。比如,卫星城应该是多大,规定人数的限制,中央商务区比较理想的是多少。两条平行的快速路,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种技术问题,我觉得在目前情况下,这个不仅仅是国内,甚至某些先进国家都没有。我在新加坡政府工作了24年,为这些问题做了许许多多的研究,一方面是请教专家,一方面是靠我们的实践。这种技术的问题,我觉得又要把前面三件事做好,技术问题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主持人: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一样的国家,它既是城市,又是国家,是很多人都向往居住的地方。您觉得新加坡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方面的一些经验有没有中国可以去借鉴的地方?

刘太格: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验是非常有参考的价值。第一,整个亚洲是占全体人口60%,可是占全体的土地只有30%,所以,亚洲城市必须做高密度的。新加坡也是人多地少,我们必须往高密度的方向去走。其实高密度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为了节省能源,高密度更能够支持公共产品,公交的能源消耗远远比私有汽车小得多,这是一件好事。新加坡一方面已经做到,比如高密度的环境下,把环境做得优美,这种经验是有参考的价值。而且,怎样利用高密度的特殊的优势,把城市做的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质。这也是有参考的价值。

除此之外,中国城市每个地方都希望把城市做到多、快、好,新加坡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在1960年人口只有是12%,多是肯定的,而且里面建设量非常多,1985年,就已经没有无家可归者。这一条非常重要。“快”是肯定速度很快,而且是好,城市的宜居部,花园城市的形象,是世界公认的,所以我觉得,新加坡是很有给中国国内参考。同时,我们新加坡的居民75%是华属,这个文化首先是亚洲,第二个对中国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我想这也不是说把新加坡的经验引进国内,我是觉得,我是希望中国能够把城市做好。新加坡是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样板。

主持人:非常谢谢刘主席今天到人民网来分享您对新型城镇化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责编:李海霞、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