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周大福销售乏力前路黯淡 销售额同店下滑17%

刘一博
2016年07月13日09:19 | 来源:北京商报
小字号

  盛夏已至,但对珠宝业的龙头企业周大福珠宝集团而言,此时正值“三九寒冬”,何时能“河开燕来”,还是个未知数。7月11日,周大福公布了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3个月未经审核的主要经营数据(2017财年一季度),一片惨淡。内地零售额同比下跌13%,销售额同店增长-17%,而香港及澳门地区的跌幅更大。

  颓势持续已久

  周大福的销售颓势,并非从近3个月才开始。截至今年3月31日的3个月来销售数据(2016财年四季度),报表依然难看,内地销售额、同店销售增长与同店销量增长各下跌25%。接下来的3个月,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黄金产品与珠宝镶嵌首饰是周大福的两大主营产品品类,2017财年一季度,黄金产品的跌幅为22%,珠宝镶嵌类产品跌幅为12%,尽管两大品类依旧是下跌趋势,但可喜的是,跌幅较2016财年四季度有了一定的收窄,特别是珠宝镶嵌类产品,从上一季度的24%跌幅收窄至12%。

  在中国,周大福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去年,国际咨询公司德勤发布了《2015年全球奢侈品报告》,按照收入对全球100家奢侈品公司做了排名,周大福以99.79亿元的年销售额位列第四,排在其前面的是LVMH集团、历峰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连著名的Swatch集团和开云集团都排在了周大福之后。

  不过今年德勤发布的《2016全球奢侈品力量》显示,周大福的排名由去年的第四位跌至第七位,排在周大福前面的几家公司,除了雅诗兰黛集团销售额增长略有下跌外,其余全部为增长,但数据显示,周大福的销售额增长下跌高达17%,这也是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惟有的两家销售额下跌的公司。

  投资疲软拉低业绩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结婚市场及礼品经济市场的增长旺盛,珠宝行业可谓一片繁荣,缘何周大福却没能抓住机会,失去了行业领航者的地位?

  一家珠宝分销商武文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黄金珠宝今年的不景气与居民实业消费收窄有着很大的关联。

  “股市好的时候,很多消费者就降低了像珠宝这样非刚性需求的消费。”武文帅说,中国消费者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几年前,金价飙涨的时候,“中国大妈”抢金潮,无论是黄金产品还是镶嵌饰品,在他们眼中都是投资品或收藏品,周大福正是抓住了上一轮机会,凭借其密集的实体门店布局赢得了内地消费者的口碑认可。

  如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不再把周大福的黄金产品及镶嵌饰品当做投资品或收藏品,“周大福就是个品牌知名度还算高的商场货,是消费品”,正在北京菜百逛街打算购买珠宝产品的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

  事实上,如今很多消费者将投资转向了金融市场,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年化收益率平均达7%左右,高的甚至达到12%,而实体投资风险高收益预期差,以前买黄金投资的消费者很大一部分转向了互联网金融投资,买周大福做投资的非理性消费者正逐渐减少。

  而在珠宝饰品领域,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分析认为,周大福也没跟上潮流。镶嵌类饰品是周大福利润最大的一块市场,消费者出现两端化的发展变化,黄金需求急剧下降,珠宝时尚化趋势明显,但周大福恰恰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

  模式陈旧阻碍品牌发展

  或许对周大福而言,这个寒冬难捱。拖累周大福业绩的因素,不止是产品跟不上潮流,更因为高昂的运营成本。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周大福以密集开店的模式,让该品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黄金珠宝品牌,截至今年6月30日,周大福总运营的零售店面高达2315家,这期间还由于调整关闭了4家门店。密集的门店对周大福而言,就是一个个广告牌。

  但“互联网+”让零售门店的日子愈加难过,黄金珠宝类实体店配送、库存等硬成本远比服装行业高很多,再加上人员成本、店面租金等成本支出,使得利润大幅下降。

  “周大福一直没做品牌,而是驰名商标,凭借着港资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享受了巨大的驰名商标红利。如今个性化的纯饰品电商发展迅速,3D打印珠宝、线上定制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周婷认为,高达数千家的实体店运营模式如今并不适合当下的珠宝市场,但对周大福而言船大难掉头,如果没有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巨大的运营成本及无法跟上潮流的产品设计,未来业绩改变或许并不明显。(记者 刘一博)

(责编:王子侯、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