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以严格审计 倒逼公共资金增效

匡贤明
2016年07月29日07:35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近期,国家审计署公开发布23个审计公告,涉及43个中央部门(包括审计署)、10户中央企业、5家金融机构,以及扶贫资金、保障房、工伤保险基金、水污染防治项目、农林水专项等方面,和39起已处理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作为重要的监督手段,近年来我国审计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大型国企、重大专项已成为常规审计的重点。

2015年的审计情况反映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一方面,恶意违法、违反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少,而且新发生的不规范问题也是越来越少。目前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领域或个别地区,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或下属单位。

另一方面,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开始凸显。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资金沉淀还相当普遍,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明显偏低。比如,各地扶贫急需大量资金,但审计却发现有8.43亿元扶贫资金被长期闲置,没有用于急需之处;再如,国家财政对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审计却发现有39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有,为解决地方财政缺口,中央不断改革地方债制度,但审计发现部分地方发债融资使用效率不高,并没有达到预期成效。

这次审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客观上暴露了我国公共领域资源使用低效的顽疾,值得各方高度关注。如何用好、管好公共财政、公共资源,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纳入审计范畴,对资金沉淀、低效使用的主体进行问责,也是根治某些官员不作为的关键所在。随着反腐败机制化,有的官员认为,“我不贪污不腐败就好了,但同时也不干活,不作为。”不作为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公共资金的长期“趴窝”或者没有按预计进度及时支付。干部队伍的不作为,给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作用更大。在这个情况下,对公共财政资金的审计重点,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结合“不作为”的突出现象,要把资金使用效率作为审计的重点。

解决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除了加强整改外,更重要的是尽快对公共财政、公共资源的使用在体制机制上做出完善和调整,着力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如,尽快改革政府采购机制,使政府采购资金能够高效使用出去,同时也形成对社会资本的有效支持;再比如,推进专项资金申请的简政放权,加大专项资金的公开透明度,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使专项资金按规划拨付。匡贤明

(责编:王子侯、李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