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李河君和马斯克:任重道远 殊途同归【3】

2016年07月29日19:00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李河君和马斯克:任重道远 殊途同归

   远见

   2010年,李河君进军光伏的决定,在最初曾引来诸多质疑声。而今看来,当年这个选择,其实蕴含着对未来的复杂思考。

   彼时的光伏行业,分为晶硅电池和太阳能薄膜两种技术路线。当时,前者被市场看好。在最繁荣的2006年,无锡尚德在美国的股价一度升至34.02美元,董事长施正荣以186亿元身家位居中国首富。

   再反观薄膜技术,虽然转化率较高,但是成本也偏高。但当李河君选择偏冷门的薄膜技术时,他看中的是薄膜技术弱光性发电以及柔韧性和运用广泛。这个判断坚定了汉能人的信心。从此之后,汉能在薄膜发电领域阔步向前。

   今年7月2日夜,北京奥森公园内,汉能控股集团举办了一场大型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汉能全新推出的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

   此时,距离李河君选择进军薄膜发电,已过去6个年头,但李河君的初心丝毫没有改变。

   发布会上,李河君回首当年的抉择,“只要我认为正确的,我就会做,虽然我性格急躁,但有耐心等到薄膜技术成熟的那一天。”

   2012年,全球薄膜技术公司仍在低谷徘徊。6月,汉能集团收购了德国Q.cells SE公司的子公司Solibro。

   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也正是那一年底,晶硅太阳能跌落神坛。晶硅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陷入了停工甚至破产的泥潭,晶硅行业遭遇寒冬。

   李河君布局迅疾且高效。2013年1月,汉能将美国Miasole公司收之麾下。2013年7月,李河君收购了美国GlobalSolar Energy公司,2014年8月,美国的Alta Devices公司也被李河君收入囊中。四家海外公司中,MiaSolé拥有全球转化率最高的柔性铜铟镓硒(CIGS)技术,而Alta Devices公司则拥有全球转化率最高的砷化镓高效柔性薄膜技术。汉能确立了全球薄膜技术的霸主地位。

   历时数年之后,李河君和汉能逐渐迎来了春天——薄膜技术日臻成熟,政策扶持鼓励,产品运用广泛。汉能对未来精准的判断,让李河君成为马云和王健林一样,能引领市场方向的顶级企业家。

   在北京奥森公园内的汉能总部,李河君有一间灌满阳光的办公室。室内悬挂着黄石公《素书》的巨幅书法,传说西汉名相张良仅领悟此书十分之一,便助刘邦取得天下。坊间传说,素书便是汉朝的“开国密码”。

   相谈甚欢时,李河君会用夹杂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为访客一字一句地诵读:“若时至而行,则能及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这便是李河君的“商业密码”之一。古文晦涩难懂,其实翻译成现在的语言,看起来并不出奇,“创业要寻找风口,找对风口便能成功”。

   现在,汉能研发的柔性砷化镓双结薄膜电池转化率高达31.6%,稳居世界榜首,而在7月2日发布会当夜,汉能推出的4款以太阳能为核心动力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其中所蕴含的科技,更是领先于这个时代。这是一场新能源汽车的革命。

   在大洋的那一岸,马斯克或许没有听说过《素书》,不了解张良的人生,看不懂方块汉字,但他同样也明白风口的道理,更有找准风口的远见。

   1995年,马斯克前往加州硅谷,打算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应用物理与材料学博士学位。

   那一年8月,微软推出了Internet Explorer 1并发布Windows 95,在此之前,网景公司的Navigator浏览器是唯一的霸主,大部分人在使用Win 3.1或Win 3.11。同一年,Java语言正式诞生,微软公司发布六款处理器,互联网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马斯克做出了一个疯狂的选择——入学仅两天便决定辍学,因为“无法忍受旁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己却置身事外”。

   他和伙伴们联合创办了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公司Zip2,四年后被美国康柏公司以3.05亿美元价格收购。

   拿到第一桶金后,马斯克瞄准了移动互联的商机,于1999年成立了一家在线金融支付公司X.com。第二年,X.com和Confinity公司合并,并更名为PayPal。2003年,电子商务网站eBay出资15亿美元买下了PayPal。他选择的在线金融支付领域,比支付宝早了5年。

   2004年,马斯克投资约6000万美元参股电动汽车公司Tesla。

   “过去多年以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生产电动汽车是一个愚蠢、疯狂的主意。但我却不同意,我看到其中的巨大前景,所以我进入了。”

   2013年5月初,Tesla宣布当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一个月内,股价涨了80%,市值突破100亿美元。之后,世界各汽车企业争相研发电动汽车,Tesla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界的王者。

   从水力发电到薄膜光伏,从在线支付到电动汽车,李河君和马斯克用企业家独有的洞察力,精准地把住了时代的脉搏。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