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中国制造再出发”系列评论之二

把消费留在国内是“中国制造”的必答题

夏晓伦
2016年12月08日11:02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以强调,提出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在中国制造业回稳向好的同时,品质“内外有别”、质量参差不齐等“怪现状”仍然存在。在全球化贸易规则重构的过程中,“中国制造”该何去何从?人民网财经部特别推出“中国制造再出发”系列评论,聚焦“中国制造”的发力重点,探求“中国制造”的转型之道。

既然是一道必答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国外买的篮球鞋穿了一年还挺好,国内买的同款鞋两个月就坏了;在香港采购了内地生产的牛肉丸,口感却比内地市场销售的好很多;“中国造”的高档电饭煲,在国内市场却买不到……” 12月2日《人民日报》刊文如是说。

年底将至,又或迎来消费旺季,我国消费者对国外高质量产品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除了旅游购物,“海淘”也成为购买海外产品的理想途径。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现状,虽然说海外购物是居民的个人选择,但海外消费增多,会导致大量外汇外流,这个问题确实应予以关注。尤其是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尚不乐观的态势下,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进出口这两驾马车已经让人很是担忧。由此可见,消费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增长最为倚重的支柱,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重中之重。

剖析国人青睐海外购物的原因,价格仍是最重要的因素。有数据显示,境外购物和国内相比,酒类产品平均价差64%,最高价差达85%;腕表平均价差33%,最高价差83%。而消费者常买的服装、香水、箱包、化妆品和皮鞋,价差都在30%以下。

此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盘锦大米转销日本却更受国人欢迎、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杭州制造”的马桶盖……中国消费者曲线购买中国制造产品,这恰恰说明一些国内企业的制造水平与管理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准,可以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因此,表面看,是国内缺乏同等品质的产品供给;而实际上,则是缺乏保障国内供给同等品质产品的环境。

那么,这道必答题该由谁来答?如何做答?

其实,这是一道多选必答题,解决这个问题需多方协同努力。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就特别强调,要聚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吸引居民境外消费回流,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据报道,我国将在广州、杭州、深圳等地增设19家口岸进境免税店,而居民旅客在口岸进境免税店的消费额度也由5000元增加到8000元,这将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带来显著效果。

国家认监委指导建立的“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也十分值得推崇,监管方通过不断完善诚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政策行为,让消费者更多地在国内消费,充分发挥内需消费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将购买力留在国内,除了中央的政策性纲领文件到位,最需要的还是如何落实到位。更要注意的是,各地、各行业的方案细则应该及时跟进并督查落实,而不该虚应故事、纸上谈兵。

本质的讲,我国正在着力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重点是提升“中国制造”品质。在国家的大政策背景下,无论央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无论大车间还是小作坊,都应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造知名品牌,保障产品质量。让国人对民族品牌有信心,对国内生产的产品有信心。 

(责编:杨曦、乔雪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