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江景叨:审计“多面手”的“小满”人生

中央财经大学 师梦娇
2018年08月23日08:24 | 来源:中青在线
小字号
原标题:江景叨:审计“多面手”的“小满”人生

  几平方米的办公室,窗台上满是生机勃勃的绿植,书桌上整整齐齐的审计材料,江景叨的办公室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书桌上那本被翻得微卷的《诗经》。

  他是一个普通的审计人,又是一个特别的审计人,正如他与众不同的放松读物一样,江景叨带着信息审计技能和出色的专报撰写能力,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多面审计之路。

  2002年,江景叨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海宁市审计局,成为一名一线审计人员。在此之前,他先后换过10多个工作岗位,搬了11次家,从国有银行的出纳到主办会计,从点钞能手到电脑专家,他似乎格外追求新鲜感,然而这一次,他在审计系统扎了根,而且一干,就是十七年。

  谈及走进审计的原因,江景叨把它归结为“不服输的挑战精神”。当年在考注册会计师的时候,他学习到了一些审计知识,然而就是这些知识,让这位“学霸”头一次犯了难。带着对富有挑战性的审计的好奇,他考入了审计系统。

  在海宁市审计局工作的日子里,他始终带着探寻者的好奇,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风景。他说,如果把一个个项目就如一场场“战役”,审计人就是一群“走路生风”的勇敢的战士,他们敏捷而锐利,冷静而温情。在这九年的作战过程中,他战果斐然,光是省级优秀审计项目就有9个,其中海宁市审计局的第一个省优审计项目,就是他带领审计组做出的。

  每个审计人都有最难忘的项目,江景叨也不例外。

  2011年,他作为海宁市审计局的办公室主任,接过了社保基金审计系统开发的担子。这个审计系统开发纯粹是“无中生有”,从数据采集、系统规划、审计方法都得边摸索边总结,加上办公室的事务非常繁杂,系统开发的事情只能是见缝插针。4个人没日没夜忙了两个月了,一直没有结果。领导也着急了,终于忍不住问:都说计算机审计目的是节省时间,一般项目1个月,你们搞了2个月,是不是在磨洋工?

  然而,就当他们最终运用开发的系查处问题查后,大家都很惊叹。在反反复复的沟通、比对、调整中,问题找准了,原因也查清了。对失业险存在的漏洞问题,人社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所辖的5县2区进行系统补丁。对于养老保险和生育险中存在的系统问题,提交省人社厅研究解决。事后,人社局领导评价说,从来没有想到,审计能这么彻底有效。就此,一个覆盖社保、住房公积金、税收,建有364个审计模型,能做到365天自动分析、实时监控的大社保审计系统正式运行,审计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一鼓作气,连续完成了财政、国资、部门、乡镇、经责的审计系统开发,率先建成了政府资金综合监督平台,得到了上级审计机关的肯定。

  计算机审计让江景叨如虎添翼,鉴于他优秀的审计成绩,2013年,江景叨被借调到省审计厅。2014年5月,由于借调期间工作突出,江景叨成为省审计厅第一个借调期间被留任的审计干部。

  从海宁到杭州,从县局到省厅,职位变了,江景叨的心却始终没变,依旧是那个充满好奇勇于挑战的青年。

  信息审计工作做出了成效,江景叨的审计工作却不止于此,他又开始了新一轮探索。先是在厅办公室从事审计信息采编和对外宣传工作,当审计信息宣传“运动员”和“指导员”,首次组织举办了全省审计信息员培训班。后来,他从办公室调到厅财政处,从事政策审计、财政审计。作为主审,方法创新受审计署肯定,审计报告连获领导批示。

  他将自己编撰审计信息的过程与米开朗琪罗创作大卫雕像的秘诀类比,“把所有不是大卫的大理石都去掉,大卫就诞生了。”在信息采编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想要的那块石头”,从几百条信息和一堆材料中筛选、整理、加工、综合、提炼,最终形成一批有价值有特色的精品。

  在对审计事业的探索之路中,江景叨成了信息审计与文字功底兼具的审计“多面手”。然而于他而言,审计犹如一座富矿,总有可以挖掘和探索的,他将自己的审计人生描述为“小满”,也就是曾国藩所追求的“花未开全月未圆”的状态。当审计事业不顺时,他将目标与格局放小一点,这样他的小成就装在里面就是“小满”状态;当审计做出一些成绩时,他就把目标放远,这样大成绩装在里面依旧是“小满”的状态。这样十多年下来,他对审计事业始终保持着富足感和幸福感,并且不断探索着新的可能性。

  他的办公室放着一张简易折叠床,据他介绍,由于家离的比较远,每天两小时的通勤时间,他只能早上六点起床赶地铁,中午自然是没有时间回家的,有空的时候就会午休一会儿。但是从床的崭新程度看,多数时候,这张床等不到它的主人,因为他的主人很可能在奋战在审计一线或者进行专报撰写。同时由于他的工作时间问题,接送孩子的事情也只能由爱人去做。“多承担家务我爱人倒不介意,她更多是担心我经常加班熬夜会损伤身体。”当谈到爱人,这位在审计岗位奋战十多年的“多面手”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温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生于农村,读书不易,却也因读书欢喜,于是自幼年养成的读书习惯保持到了现在。晚上看新闻,地铁上读书、修改专报,被国务院领导批示的专报中不乏他在地铁上打磨的精品。办公桌上的读物时常更换,《诗经》、《论语》、《孟子》常读常新,虽已中年,这位审计“多面手”依旧孜孜不倦地追寻着他的“小满”人生。

(责编:杨曦、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