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仇向洋:改革开放下一步重点是企业管理

2018年11月19日15:2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C50+轮值主席、东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仇向洋

11月17日,在“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管理模式50人走进北大朗润园”论坛上,C50+轮值主席、东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仇向洋指出,未来改革开放的重点是管理。他总结改革开放带来的五个收获:价格配置资源;产权激励投资;管理提高效益;用设计引领创新;用智慧赢得未来。

价格配置资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首先要解决的是10多亿人口吃饭和温饱问题。如何解决呢?是用计划经济方式,还是用市场经济方式?

仇向洋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是以价格机制为突破口的,开始是商品价格的双轨制,后来是全面放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由市场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解决13亿人从温饱到小康,这种经济手段的有效性。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明确,“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实质是讲自由市场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和决策部门。

产权激励投资

仇向洋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成功之处,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所谓无恒产无恒心。改革开放40年,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过程中,明晰产权并受法律保护,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制度改革。经济增长需要资本投入和积累,资本从哪里来?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与产权有关的法律制度。经济增长没有投资不行,投资没有回报不行,回报没有法律保障不行。只有在明晰产权(权证化)的基础上对投资的预期收益给予法律保护,才会吸引到投资。

仇向洋指出,现在中央提出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知识产权的制度建立并受法律保护是关键。因为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也是一种激励,并且是事前激励,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的预期收益的激励,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国企混改中对管理层进行股票期权的激励,也是一个基于法律保护的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激励过程,实物资本必须通过人力资本运作才会产生效益。

管理提高效益

仇向洋表示,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阶段,中央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德鲁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为成果而管理”的思想,管理不仅仅是追求效率—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是要追求效果—做正确的事情。仇向洋表示,管理也不能仅仅追求效率,更要追求效果。

仇向洋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下一步要把重点放在企业管理上。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设定组织机构的使命和特定目标,市场能办的,应多放给企业办;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非营利机构做;政府要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此外,企业管理是要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管理不能仅仅按照工作逻辑来组织,而是要按人的逻辑组织工作,组织要使组织中的人能够实现其职业目标和个人梦想。

随后,管理要使不同的组织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工商企业、地方政府、医院、大学等各自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同,现在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需要在发展中通过管理加以解决的。

设计引领创新

未来经济和企业如何发展?中央提出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以此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就对创新的主体—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讲创新驱动,更多强调的是政府如何为企业赋能,打造所谓的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强调“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模式和平台的构建,但如果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的想象力和眼光,没有企业家承担风险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创新就是空中楼阁,落不了地。

至于企业和企业家如何创新?在众多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有一种观点和方法值得关注和实践,就是“用设计引领创新”,这里讲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设计从字面上理解是“设想”和“计划”,任何创新首先要有想像力,然后需要用计划推动实施。单有科学研究成果和专利发明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应用并能产生利润才行。因此,企业家创新需要运用设计思维,需要针对目标提出系统的行动方案。

我国现在阶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要提高企业设计能力和培养企业家的系统设计思维。尤其是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自主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大多数还是跟踪模仿、配套加工、代工贴牌,拥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创新的产品不多,普遍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如何走出困境,以前我们会强调要加强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现在则要强调创新设计,着力提升企业的设计能力,用设计引领创新。

智慧赢得未来

从国内经济看,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既要化解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也要完成从投资拉动到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的转换,还要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以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传感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出现,逐步形成了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这对传统的商业模式、投资行为和盈利方式等构成了“毁灭性的创新”。因此,企业的压力是巨大的,挑战与机会并存。

仇向洋认为,过去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机器和劳动力,未来最为重要的资产是数据。据专家预测,30年内,将有超过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就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产业变所带来的机会,在新型消费、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现代物流、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把握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广告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李楠桦、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