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科技

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用力

冯俏彬
2020年02月14日22:38 |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字号

随着全国防疫工作的纵深推进以及各地逐渐进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于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需求更为迫切。从目前来看,口罩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疫生活必需品,也是广大企业复工复产的必需品。

为了应对口罩短缺,目前政府部门已出台了很多支持措施。如工信部在疫情发生后,紧急开发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集合了400多家专门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及时开工复产;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能的各种措施,如定向低息贷款、生产设备的税收加计扣除、保底收储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口罩、消毒水等大众防疫物资和防护服、护目镜等专用防疫物资的需求,仍然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持续高位。

当前,尽管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还需要继续改进,但医药储备无论是从体制还是数量上看,都在基本运转正常的状态中。我国国家医药储备实行的是中央和省两级储备,基本原则是“实物储备为主,实行品种控制、总量平衡、动态管理、有偿调用”,储备的品种包括各类药品、器械、试剂等,共同特点是标准高、生产周期长,价值也相对高昂。目前,国家医药储备的管理职能归属于工信部,方式上采用的是企业代储,中央一级由国家医药集团承担,2019年的储备规模大约在7亿元左右,地方一级多为本地的国有医药企业等。

相对而言,口罩、消毒水、手套等防疫物资,各地疾控部门、医院也有一些储备,但由于这些物资均为低值易耗品,需要时可随时向市场购买,一般情况下不会储备太多。疫情发生后,对于这类防疫物资的需要远远超出了医药部门的需要,类似于发生了“口罩挤兑”,任何储备体系都不可能应对这种突然爆发的抢购潮。

但是,我国拥有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巨大生产能力。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常情况下,全球50%以上的口罩产能都集中在我国。近期网上有人详解了口罩生产流程、原材料、设备和工艺情况,简单地说,口罩生产是一种低投入、低技术、原材料极大丰富的行业,一台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的价格仅18.5万元,一分钟可以生产100个口罩,从生产到出厂,时间周期仅有7-10天。

我们认为,要有效应对当前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和与市场“看不见的手”协同用力、双管齐下,既千方百计扩大生产,也要合理引导需求。

政府应要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转产。疫情发生以后,国家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要求口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并扩大产能。目前,75%的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复产,正以夜以继日地为市场生产。但仍然有四分之一的口罩生产企业处于停工状态。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金融、财税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转产。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紧急转产,加入口罩生产行列。五菱汽车、富士康、比亚迪等,都纷纷新上了口罩生产线,日产口罩数百万只。政府还可以根据紧急状态法,进行定点采购和保底收储,鼓励企业扩大生产。

政府要尽快将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基本正常的状态。口罩尽管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也同样有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设备以及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口罩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为了生产口罩,整个产业链必须协同运转。这就清楚地表明,应对口罩短缺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有序恢复生产、恢复物流、恢复人流,基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那种想“毕其功于一役”、“速战速决”,快速结束战斗的想法,在新冠病毒这个看不见的敌人面前,很可能行不通。我们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需要通过有序恢复生产来就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提供物资支持。

要利用价格机制,合理引导防疫物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说得好,“在非常时期,要让最急迫的物资去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手中”。当前,最需要口罩等防护物资的地方就是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最需要的人就是日夜奋战在生死线上的广大“白衣战士”,政府要全力保障这些地区和人员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在疫情严重地区之外,政府在多数情况下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来解决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限购、限价、定点销售等方式,满足各家各户对于口罩的基本需求。但在基本需求之外,还是要通过经济手段、价格机制来动员资源,投入到防疫物资的生产之中。要充分考虑到部分行业用工、运输、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基础事实,给予相关企业一定利益空间。要尊重事实和经济规律,考虑实际情况,灵活调控和指导,维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积极性。

总之,值此关键时刻,需要集合各方面力量、发挥各种优势来共克时艰。政府和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在这一特殊时期,同样不可或缺。在政府积极作为的同时,也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以价格调节供求,促进平衡。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责编:车柯蒙、孙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