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3日08:3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李克强总理22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还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5月2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财政工作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
“加法”怎么加?刘昆算了一道加法题:财政赤字率计划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了1万亿元的财政资金;中央财政还将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方面调入近万亿元资金。此外,还将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
刘昆表示,今年,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略高于18万亿元,低于去年;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将达到24.7万亿元,高于去年。一收一支,多出来的逾6.7万亿元就是释放出的财政资金,比去年加大了力度,做好了对冲,实现了积极。
“减法”怎么减?刘昆指出,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去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达到2.36万亿元。“这是制度性的安排,今年将继续实施。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预计今年减税降费新增规模会达到2.5万亿元。”
结构怎么调?刘昆表示,一是压本级、增地方。今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将负增长,而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将增长12.8%,增量资金9500亿元。二是压一般、保重点。今年中央本级非刚性、非急需的支出压减幅度超过50%,省出的资金用于疫情防控,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城乡低保等方面的重点支出只增不减。三是直达基层、直达民生。上级的转移支付将细化到基层,细化到民生项目,坐直通车,直接抵达。中央财政将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连起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赤字率安排从2.8%提高到3.6%(一般公共预算赤字3.76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约8.5万亿元的财政政策大包,明确释放积极信号,稳定提振市场信心。
张连起表示,一方面,体现更加积极取向,加大财政政策对冲力度,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另一方面,大力提质增效,该减的税减下去,该降的费降到底,该压的支出压到底,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下沉财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这种形势下,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一系列重要举措非常及时、十分必要。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发挥提高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从整体上把握,就是要对冲风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对冲疫情减收增支风险。
“2020年预算报告最鲜明的特点是,规模上的积极有为和支出方向的提质增效。收入端大规模减税降费、多渠道筹措资金,支出端大力度对冲经济社会风险,真正发挥了财政政策的主导作用。”恒大研究院原助理院长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筹措方式上更加多元化,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效率。从支出来看,强调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六保”。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进一步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节用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