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走进云南

要“美颜”更要笑颜 东西协作助力脱贫攻坚

孙阳 赵晶 高亚永

2020年09月06日16:59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旧貌换新颜,如今的云山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贾翔 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云山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正从诗画走向现实。

沿着村寨里平整的水泥路前行,一幢幢砖混结构瓦房整齐排列,道路两旁树木花草葱郁茂密,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青山绿水掩映下,美丽乡村的图景跃然展开。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漏雨的茅草屋、泥泞的土路和走不出村寨的拉祜族人民。

作为以“直过民族”为重点扶贫人群的地区,澜沧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靠“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模式难以见效。自上海市对口帮扶澜沧县以来,通过落实支援项目,推进精准扶贫,越来越多的云山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美丽宜居。东西协作,正给澜沧的脱贫攻坚插上有力的“翅膀”。

规划引领 给村寨加“美颜”

长期以来,云山自然寨是一个集“少、山、穷”为一体的山区直过民族拉祜族聚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57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0%。未经硬化的泥土路隔绝了村寨与外面的世界,木板房、茅草屋仍然广泛存在,村民们的生活过得并不愉快。

“以前都是泥巴路,下雨天都不敢出门。现在路修好了,我也买了个摩托车。”拉祜族村民石扎体刚干完农活儿,坐在自家小楼楼下,与记者聊了起来。

云山村依然保留着一间过去的土基房,记录着村庄的发展变迁。(贾翔 摄)

2019年,上海市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6333.11万元,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澜沧支持援助,加快了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全方位集中打歼灭战的扶贫新模式。

而完善基础设施,则是有效帮扶的前提。

“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云南采访团从当地获悉,上海市黄浦区积极协调上海一家设计公司,从美化房屋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免费为云山自然寨整村推进项目做规划设计。同时,协调昆明善隆集团旗下专业绿化规划公司为项目做整体绿化设计。

如今,云山自然寨从过去的木板房、竹片房、土基房变为现代元素与民族特色有机结合的砖混结构大瓦房;群众进出的道路也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土路面,变为宽敞笔直的硬化路面;居住环境实现了人畜分离,牲畜粪便满地、污水横流的极差环境一去不复返。

产业培植 让村民露笑颜

修好路、盖好房,通了电、联了网,下一步,村民不能闲着,动起来、干起来才有持久的幸福生活。

针对“直过区”贫困群众养殖技术相对粗放、品牌意识薄弱的特点,上海市把培植澜沧县支柱增收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以资产收益扶贫的模式引进澜沧本地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通过“四金流转”即:养殖生猪有“售金”、基地就业有“薪金”、种植饲草有“酬金”、入股分红有“股金”的形式,帮助贫困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确保贫困家庭增收脱贫。

而澜沧县则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深化东西部人才交流。2019年,澜沧县选派1名科级干部到上海市黄浦区挂职锻炼,选派36名县直部门及村干部到上海市黄浦区培训学习,选派12名教师、12名医生到上海市进修,组织9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到上海黄浦区培训。通过“鱼渔”齐授的方法,让当地干部群众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拓宽东西协作的空间和渠道。

今天,以沪滇互助为代表的东西协作正在不断走向深入。除了澜沧,在勐海县勐混镇勐混村,沪滇小组设计了一条围绕高端农业资源,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将各种废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致富道路。

沪滇合作推动建立的勐混村拉巴厅肉牛养殖基地(贾翔 摄)

勐混村村委会监督主任李文春告诉记者,沪滇小组联合村干部大力引进高端农业种植产业,福建一家姬松茸加工企业看中村内硬件条件,主动到勐混村拉巴厅片区投资建设大棚种植姬松茸,利用肉牛养殖场产生的牛粪和当地甘蔗渣作底土,种植姬松茸。

“种植季一过,底土残渣可以作为种植包谷和甘蔗的肥料;而甘蔗叶和包谷桔梗又是肉牛的饲料,废物利用,形成循环经济,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李文春说,这条“种草-养牛-种菇-肥料-种草”绿色循环产业链,让养牛户的每头牛增收3000元,种植姬松茸则每棚可以增收3到6万元,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责编:栗翘楚、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