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探索“连樟新思路”

偏远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广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该村探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肯定。
连樟村地处连江口镇东面,距墟镇11公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曾是省定贫困村。2019年12月,连樟村作为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该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改革求变化,凝神聚力谋幸福,认真按照中央和省、清远市的部署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抓队伍强堡垒,高位推动,重点突破,坚持一手抓试验探索、一手抓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通过抓机制重服务,抓产业促脱贫,抓民生补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达到目前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突破200万元大关。“连樟标准”、“连樟经验”也带动该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带动加快富民兴村
金秋十月,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片忙碌,有工作人员在修剪果树,有的在翻土,有的在采摘水果。这些工人大都是本地村民,他们通过就近就业务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现已建成投产,年产优质草莓、西甜瓜等优质果蔬30万斤,目前,连樟样板区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快构建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连樟村核心区农户参加产业园建设的比重达到90%,通过种苗供应、订单收购、土地合作、入园打工等多种农户带动模式,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加快推进产业培育。依托连樟村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平台,引进了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碧乡生态茶园基地及茶叶深加工等20个产业项目。强化产业规模化建设,今年启动强威农副产品加工厂、百香果种植基地及加工等13个产业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了“财政资金+项目撬动”、“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大户+贫困户”等机制,带动农户参与到产业项目中,富民兴村步伐明显加快。比如,英德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该项目已建成投产,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可带动周边村民约100人实现就业,月收入约3300元。此外,在麻竹笋生产季节(每年6—9月)周边村民通过“保底收购”形式近距离出售麻竹笋,月收入可达2-3万元/月。
目前,通过连樟村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水果基地15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3个,麻竹笋加工厂1个,油类加工厂2个,产业已初成规模,下一步力争把连樟样板区打造成集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贸易流通、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还结合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着力推动连樟样板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一方面推进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修复,启动特色旅游街区建设,推动新的文旅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2020年,样板区内的浈阳峡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淡地村野渡谷民宿项目正式对外营业;英德北江风情生态美食游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效地提升连樟样板区旅游形象。2019年-2021年8月,连樟样板区接待游客约210.7万人次。
坚持提升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如今,驾车驶入英德市连江样板区,但见连樟村山环水绕,环境优美,车轮下是平坦的硬底公路,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村前屋后的道路干净整洁。作为样板区中心村的连樟村,村口有新建成的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村门口大片的花海正盛开,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近年来,连樟样板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有序提升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要致富,先修路。将村道路交通设施纳入城乡整体规划布局,做到统一规划、统筹推进。一体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路一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乡交通网络通达性。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连樟村交通项目建设中涉及的立项、审批、资金、用地等问题,推动连樟村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早日发挥效益。同时,全面提高“四好农村路”补助资金标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已全面完成连樟河河道整治和连樟碧道主体部分;黎溪陆家湾至大围段碧道挖好路面3.8公里,完成砼路面铺筑3.5公里;连樟集中式供水工程于2020年11月试运行,连江镇墟、黎溪镇墟、下石太镇墟及铁溪林场、连江口镇南坑村和城樟社区供水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黎溪镇大围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正在施工,预计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先五后”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即:先整合后建设、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环境整治后绿化美化、先建设后奖补,确保建设有序有效。目前,连樟样板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的自然村共有124个,其中整洁村78个、示范村42个、特色村3个、生态村1个。去年连樟村获得首届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优秀村及全省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单项奖。
完善服务配套。开通了村至英德的乡村振兴号公共汽车,创新建立并全域推广校车接送农村学生服务模式。建成村健康服务中心,并纳入县域医共体范畴,对接省远程医疗平台筑牢农村医疗健康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并推广集乐善馆(老年人饭堂)、儿童乐园等13个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投放安装政务服务一体机6台,开通108项便民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可享受优质公共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共惠共享逐步成为现实。此外,该村是全国首个实现5G信号覆盖的行政村。
坚持改革试验探索发展新路
在样板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边改革边建设边完善的思路,结合连樟样板区的改革试验,以点带面加快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加强顶层设计。将七项试验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落实责任单位,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任务。研究制定了连樟样板区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11份配套文件,连江口镇、黎溪镇、下太镇各选取2个村民小组作为试点推进“三块地”。截至目前,建设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共完成2宗用地进行交易(1宗交易成功),7个村民小组完成股份经济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后,又整村推进“三块地”改革。
加强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政策保障、产业增收、金融扶持、就业培训、社会扶贫、内生动力等6个方面探索创新,形成了精准脱贫“六个留下”工作机制,即:突出党建引领扶贫,留下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突出依托项目建设,留下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突出增强造血功能,留下带动发展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强化组织建设,留下治理有效的机制;突出扶贫资金滚动使用,留下互助发展的资金;突出村庄整治提升,留下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以试验改革促进项目建设,以项目落地呈现改革成果。积极规划推进“连樟新思路”改革示范带、乡村振兴示范带、现代农业研学示范带“三带”建设。目前,三条“示范带”进展顺利,其中连樟新思路改革示范带融城湾项目一期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已投入资金500万元;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现代农业产学研示范带已于今年4月出具《现代农业产业园方案书》。
下一步,该村将按照国家、省、清远市部署要求,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压实责任,全力将连樟样板区打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国示范和广东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展示“窗口”。 (广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