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输血”  废地复活--新农村--人民网
人民网

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发资金瓶颈如何破解

金融“输血”  废地复活

赵三志  黄开宇  廖世炜

2015年01月25日03: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推荐
  • 字号

  位于长江中上游南岸的湖北省黄石市,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矿冶之都”。然而,由于开采历史悠久,遗留下23.7万多亩的工矿废弃地,严重破坏了境内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土地的严重浪费。为增强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12年国务院将黄石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并出台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扶持政策。

  为有效解决工矿废弃地复垦资金瓶颈,2014年3月,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信贷杠杆作用,省、市、县三级分支行联动,分别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信贷支持工矿废弃地复垦综合开发合作协议。目前,工矿废弃地复垦贷款审批总额达20.8亿元,已投放贷款10.5亿元,拉开了“矿冶废都”换“绿装”的序幕。

  还绿:“天坑”变园林

  严冬时节,寒风刺骨。走进大冶市金山店镇上杨湾村,只见村口“山门”旁的墙壁上,一条标语十分醒目:“复垦工矿废弃地,建设生态金山店”。放眼望去,红色的土地上新建了苗圃,茶梅、红花继木等种苗,在地膜覆盖下,青翠欲滴;新栽的桂花树、广玉兰等树苗,郁郁葱葱。

  农发行黄石市分行客户服务部高级主管赵国庆介绍:“以前这里都是被称为天坑的工矿废弃地,目前已将复垦的500多亩土地建成标准化的苗圃和园林基地,有几十种绿化苗、成林苗、果树苗和风景彩叶苗。”

  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农发行信贷支持下,当地将复垦区与建新区配套挂钩,利用建新区平整土地废料填坑、耕作层土地培育、移植等手段,保证复垦质量,节约复垦成本。在农发行黄石市分行信贷的支持下,黄石市所辖的大冶、阳新两个县市,2014年通过对60多个“天坑”式的工矿废弃地块进行复垦,新增林地2000多亩。按照已审批贷款项目规划,整个复垦项目区完成后,将新增林地面积3975.3亩。

  还地:“鸡窝”变良田

  “宜林则林、宜田则田”,是农发行支持黄石市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总原则。大冶市人均耕地仅0.9亩,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市工矿废弃地面积达6943.5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98%,复垦潜力巨大。

  为加快工矿废弃地复垦速度,在农发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大冶市以保安镇、还地桥镇等55个“鸡窝式”工矿废弃地块为重点,加大复垦还田力度。截至2014年末,已复垦还田、还耕地1.8万亩。

  金山店镇复垦区张敬简铁矿地块,村庄周边随处可见深达五六十米的废弃矿井。大冶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办主任宋宏介绍,这些“鸡窝矿”大多由当地村民自行开采的小矿山、小煤窑废弃形成。在有的废弃矿石选厂、废渣场、尾砂库,由于长年堆积矿石、废料、洗矿、选矿,土地表层已被化学药剂、重金属严重污染,在复垦前需要进行去污处理,甚至刨掉污染土层重新进行土层培植,才能恢复农业耕作。加上复垦地面修筑水道沟渠等费用,复垦1亩土地平均成本在2.6万元左右。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复垦的“瓶颈”。

  2014年,农发行与当地政府部门紧密协作,仅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成功为大冶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授信15亿元,并实现当年投放7.5亿元,为1.4万多亩工矿废弃地复垦还耕解了燃眉之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5日 11 版)
(责编:白宇、刘军涛)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精彩新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