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ST股目前面临的政策风险,多位持有ST股票的股民表达了他们的无辜与无奈。一位专门炒ST股票的股民称,“能止损就尽可能止损,如果不能止损,这辈子的心血就白白蒸发了。”
熊锦秋:对退市制度岂能叶公好龙
A股市场退市制度不健全,绝大多数市场人士都认为应该尽快完善退市制度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但现在退市制度要动真格落实了、“龙”终于来了,一些市场人士又开始害怕起来,这不是叶公好龙吗?
《实施细则》的执行,有利于抑制投资者投机心理滋长、培养价值投资理念,也必然使得一些投资者远离垃圾股。缺少了接棒者,垃圾股股价泡沫自然瓦解;兔死狐悲,其他饱含股价泡沫的个股,将来同样会走上价值回归之路。[详细]
皮海洲:ST股新政还请慎行
对这种“股市核武器”,还是望上交所能够慎重使用。出台一项制度不能只图一时之痛快,更应体现一种责任感,要对市场各方负责。
如果是为了配合管理层打击ST股的炒作,ST股新政堪称“够威够力”。但是,ST股新政严格限制ST股的上涨,这明显是对ST股交易的一种歧视行为,不符合三公原则。此外,虽然《征求意见稿》自称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但相关措施却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毕竟目前持有ST股的多为中小投资者。[详细]
董登新:A股改革步入劣者必汰阶段
如果说IPO市场化是为了达成“优者准入”,那么,现在进行的退市制度改革则是为了达成“劣者必汰”。前者让市场源头活水不断,是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后者将垃圾股清理出去,有利新陈代谢,是市场化改革的第二阶段。优胜劣汰是股市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最重要体现。
实际上,上交所的风险警示新规进一步细化了新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更加人性化地搭建了垃圾股退市的"死亡通道"。[详细]
5月2日——5月3日
跌停潮导火索:主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
跌停潮规模:两日逾百ST股跌停
“五一”休市期间,证监会出台主板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净资产为负的新增退市指标直接令部分上市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节后两日ST股应声大跌。5月2日,两市交易的119只ST股中有106只染绿,共计74只跌停;5月3日,继续有42只ST股跌停。
2月7日
跌停潮导火索:前期ST板块被炒作暴涨后的调整
跌停潮规模:14只ST股跌停,33只跌幅超过4%
进入龙年,ST股突然集体爆发,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2月7日ST板块风云突变遭遇跌停潮,14只ST个股跌停,33只个股跌幅超过4%,成为大盘领跌先锋。
1月5日
跌停潮导火索:传闻证监会放开卖空机制引发高估值个股恐慌杀跌
跌停潮规模:43只ST股跌停
新年后的第二个交易日,A股市场依旧疲弱不堪。因传证监会拟设立证券借贷交易所为融券卖空提供便利,以及传创业板再融资初审权将下放至深交所、今年A股IPO融资有望达3000亿元等引发市场忧虑,中小盘股大幅杀跌,收盘时仍有超过百家股票跌停,严重打击了市场做多热情。当日145只个股跌停,其中43只ST股跌停。
2011年12月13日-16日
跌停潮导火索:深交所对创业板的退出制度提出意见稿,“借壳上市”遭严管
跌停潮规模:13日65只ST股跌停,14日58只ST股跌停,15日、16日仍各有10余只ST股跌停
2011年年末,ST板块自11月16日开始一路下挫,一个月时间累计跌幅达22.28%,其中的许多个股股价近乎“腰斩”。往年热炒的ST板块,2011年年底却被打入“冷宫”。业内人士认为,证监会对重组股标准提高至与IPO条件趋同,是导致ST股近期大跌的主要原因。11月18日,证监会推出六项新监管措施以解决“壳资源”炒作成风等问题。11月28日,深交所公布退市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增加了两个退市条件,恢复上市审核标准趋严。政策监管从严,ST板块遭遇重大利空,而市场对ST股参与热情同样是降至冰点。“持续不断的低迷行情对ST股造成了较大打击,重组股本来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资金出于避险需求,无疑将首先逃离此类品种。”
涨跌幅限制:股价日涨跌幅限制在10%以内,其中,ST股票涨跌幅限制为5%
政策目的:稳定市场,防止股价巨幅波动
横向比较:欧美成熟市场多无涨跌幅限制(美股有熔断机制:价格不低于1美元的股票在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30%,将被暂停交易;价格低于1美元的股票在5分钟内波幅达到或超过50%,将被暂停交易),韩国股市涨跌幅限制为15%,台湾股市涨跌幅限制为7%
T+1: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
政策目的:保证股票市场稳定,防止过度投机
横向比较:全球资本市场多采用T+0交易制度,即当日买进的股票可当日卖出
新股临时停牌措施:上交所新股上市当日涨跌幅达10%、20%、换手率达80%时均需临时停牌,深交所新股上市当日涨跌幅达10%、换手率达50%时需临时停牌
政策目的:打击新股炒作
横向比较:成熟资本市场多无对针对新股炒作的特殊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