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全球 鞏固拓展我國中間品貿易優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深入發展,中間品作為鏈接產業上下游的紐帶,在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連續多年位居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據海關統計,我國中間品佔全球中間品市場份額由2013年的8.8%增長至2023年的12%。2023年,中國進出口中間品25.53萬億元,佔整體進出口總值的61.1%。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投入品,包括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間品不同於最終產品,它不直接用於最終消費,而是作為生產過程的中間環節,連接著上下游產業。中間品從一個國家出口到另一個國家進行加工組裝,最終出口到第三國的貿易活動即為中間品貿易。
近日,三星(天津)電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操作員正加工聚合物電芯,一派忙碌景象。這些電芯就是生產鋰離子電池的中間品。
在國際貿易中,一種商品的生產往往需要多個國家分工協作生產。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近年來,火爆的外貿“新三樣”中,生產鋰電池用到的電芯、生產光伏板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
“產業體系完整,物流基礎設施健全、便利是我國拓展中間品貿易的基礎優勢。”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婧表示,我國是全球工業體系和行業門類最完整、產業鏈條最長的國家,全產業鏈優勢使我國成為中間品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在港口方面,我國有76個大型港口碼頭,能夠停靠裝載超1.4萬個標准集裝箱的大型船舶,海鐵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空鐵聯運快速發展。
就出口看,2023年我國中間品出口11.24萬億元,在出口貿易中佔比47.3%,其中,機電類中間品6.37萬億元。
“與最終品手機、平板電腦相比,柔性線路板雖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在國外的市場空間卻不小。”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關務張咪介紹,目前,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公司的主戰場,依靠自身技術與產品的創新和升級,生產出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間品,在中間品貿易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分工深入發展,在企業看來,“會做的全部自己做”早已不是最優選項,而是借助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篩選出優質可靠的中間品。與此同時,擁有更高附加值中間品產品的企業將深度“鏈”接世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秦若冰表示,一方面,拓展中間品貿易有助於通過價值鏈黏性、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提高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另一方面,拓展中間品貿易有助於鞏固中國與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國的供應鏈關聯,提高這些國家對其他相關國家出口中隱含的中國增加值佔比。
中間品貿易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密切相關,前者暢通與否對后者的穩定、高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調整和制造業智能化、低碳化轉型升級,中間品貿易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健全的基礎設施,具備拓展中間品貿易的先決條件和比較優勢。我國應抓住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機遇,進一步培育中間品貿易優勢,推動中國企業向價值鏈更高端躍升。”秦若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