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再加速
乘“數”而上,向“新”而行,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步履昂揚。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球首座20兆瓦海上漂浮式光伏電站成功並網,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正式投入應急救援體系……這一系列國之重器的亮相,標志著我國制造業正以穩健的步伐加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與1-9月份持平。10月份,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0%,上升2.0個百分點。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282億元,同比下降3.5%。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產業布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步伐日益加快。2023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已攀升至31.5%,成為推動全球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
高端裝備制造業持續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業已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科技創新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動工藝創新、數字賦能與綠色轉型,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1%,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3.8%、26.0%、25.4%,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山東某紡織企業通過智能化轉型,構建了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於一體的完整鏈式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生產體系﹔寧波一家時裝企業則引入AI技術,打造了基於AIGC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服裝研發服務平台,大幅縮短了服裝產品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
綠色能源產業則加速推動制造業向綠色化邁進。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5%,充電樁產量激增120%,新能源產業鏈相關的鋰電池材料、光伏組件等綠色材料產量也分別實現了25%和55%的增長,為制造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
“先進制造業作為全球競爭的戰略高地,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支柱。”業內專家表示,中國在高鐵、核電、新能源汽車、5G通信設備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同時在生物技術、納米材料、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領域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
近年來,我國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高端醫療器械、深海探測裝備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領先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原型機,開發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刷新了深海潛水器的下潛深度紀錄,並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物聯網、新型顯示技術等前沿領域,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供應鏈網絡,制造業供應鏈的自給自足能力顯著優於其他經濟體。”業內專家表示,這為創新想法的快速落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中國企業在從“點”到“面”的創新升級過程中,擁有了其他經濟體難以復制的優勢。在汽車、智能手機、新能源等關鍵領域,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脫穎而出,即便在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也能保持自主可控的發展態勢,不斷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上述專家建議,未來,中國先進制造業要繼續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深化結構調整,加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制造業質量更上一層樓,為實現制造強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