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從“流動”數據中感受中國經濟活力變化
鐵路年發送旅客首超40億人次﹔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
進入四季度以來,一系列經濟運行數據釋放出積極信號,特別是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出現多個“首次”“突破”。從這些“流動”數據中,可以更清晰感受到我國社會經濟的活力變化。
看人流,消費活力持續恢復
國慶假期7天,全國國內出游7.65億人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同比增長5.9%和 6.3%。
各地人流涌動,鐵路、民航客運數據增長,是國內消費市場活力持續恢復的有力証明。
鐵路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累計發送旅客40.08億人次,年度旅客發送量首次突破40億人次大關,創歷史新高。我國鐵路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等主要旅客運輸指標穩居世界首位。
民航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民航全行業共完成旅客運輸量6.2億人次,同比增長18.6%。10月份,國際航線客運量恢復至2019年的96%。這背后是我國商務活動、居民休閑消費以及旅游市場活力持續恢復的體現。
看物流,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150000000000!11月17日,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中國快遞大數據平台的大屏幕上定格出現了一串長長的數字。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物流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11月物流行業多個指標持續向好。
11月,我國鐵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和郵政快遞業業務總量指數保持在高景氣區間,分別達到55.8%、56.2%和70.6%。與此同時,倉儲指數、倉儲新訂單指數均重回擴張區間,分別較上月回升3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我國加力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各地加快出台促消費的支持政策,工業產業升級改造需求和居民消費潛力需求穩定釋放。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季度以來,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家具家電、農副食品、新能源汽車制造等產供銷物流需求增加。
看外運,進出口質升量穩勢頭良好
11月15日,X8083次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緩緩駛出,滿載著汽車整車、機械配件、家電百貨等貨物駛向歐洲。至此,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已開行超1.7萬列,同比增長11%,通達36個國家的320余個城市。
中歐班列正不斷跑出“加速度”,海運、空運規模也在持續增長。1至10月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5.06億噸,同比增長7.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76億標箱,同比增長7.6%。
1至10月, 國際航線運輸量達293.2萬噸,國際貨運航班日均376架次,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8.5%和80.8%。
跨境運輸的持續增長,為今年外貿發展保持質升量穩良好勢頭提供了堅實保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02萬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10月外貿增速,比上月加快3.9個百分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