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专题>>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纳米新技术】LSI篇:利用分子的自组织现象以低成本方法实现微细化

2013年04月11日08:49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相关新闻】

【纳米新技术】功率半导体篇:导热率超过铜的材料及大口径SiC基板等亮相

【纳米新技术】太阳能电池篇:开拓新领域,提高柔性产品耐久性

【纳米新技术】表面处理和分散篇:材料改性和核壳化

【纳米新技术】燃料电池与充电电池篇:通过改良材料产生新性能

3D打印机:新世纪“制造革命”

 

在LSI相关的展示中,不使用高价曝光装置即可推进微细化的技术引人关注。例如,东芝公司介绍了把利用高分子自组织现象形成微细图案的DSA(Directed Self-Assembly)技术用于接触孔的实例(图10)。

图10:DSA技术的制造流程

东芝展示了利用高分子自组织现象形成微细图案的DSA技术。(图片拍摄于东芝的展板)

通过在直径70nm左右的接触孔(引导模型)上涂布特殊高分子并实施加热处理,成功地在整面300mm晶圆上将接触孔直径缩小到了25nm。利用高分子之间相互凝聚的性质,因此具备缩小后的接触孔尺寸偏差小、形状接近圆形的特点。东芝目前正在推进该技术的开发,争取2016年前后应用于NAND闪存等。

面向2.5维的新技术亮相

不依赖微细化即可实现系统高集成化的2.5维及三维安装技术方面也有新的要素技术亮相。富士胶片公司展出的可大量形成直径60nm的微细通孔的2.5维及三维封装用转接板技术就是代表(图11)。

图11:将阳极氧化后的铝板用于转接板

富士胶片展出了采用阳极氧化铝板的2.5维及三维封装用转接板技术。(图片拍摄于富士胶片的展板)

作为2.5维及三维封装用转接板,此前有采用TSV(硅通孔)的硅转接板以及可形成TGV(玻璃通孔)的玻璃转接板。此次富士胶片的转接板的特点是通孔直径约为60nm,可缩小至TSV和TGV的1/100左右。通过使厚度为80μm的铝基板实现阳极氧化,像蜂窝一样形成大量在厚度方向贯通的、直径约为60nm的通孔,然后采用镀铜等工艺将铜嵌入其内部制造。(日经技术在线! 供稿) 

(责编:值班编辑、庄红韬)

新闻查询  

新闻回顾

      搜索

产业/经营更多>>

能源/环境更多>>

机械/汽车更多>>

数码/IT更多>>

电子/半导体更多>>

工业设计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