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08:05
【相关新闻】
在1997年韩国因亚洲金融危机而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之时,韩国三星电子曾一度濒临倒闭的危机。然而,就在15年后的2012年,该公司却摇身一变,销售额达到17万亿日元、营业利润也达到了2.5万亿日元(利润率14.7%)。现如今,在世界的半导体、手机及智能手机、电视机等市场上,三星已经凌驾于日本企业之上。
三星电子之所以实现了华丽转变,原因在于其准确把握了2000年以来的全球化动向,并且不断推出了能够满足世界各地不同需求的产品。
从1994年算起,笔者在三星电子工作了大约10年,亲身经历了该公司走向成功的过程。日本常常有人把三星电子成功的原因归结于韩国政府诱导韩元贬值、为三星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但单凭这一点,并不能解释其巨大成功的理由,以及同时期日本企业在电子领域的衰落。
另一方面,虽然如今势不可挡,但三星电子也存在着诸多弱点。本文将根据三星电子的事例,分数回进行分析。
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廉价”
首先,让我们来重新思考“什么是竞争力”。因为如果按照多数日本企业现在对于竞争力的定义,下面的讨论便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听到竞争力,读者会联想到什么?在为某家企业的部长、课长授课时,笔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大约9成人的回答是“成本竞争力”。由此看来,无论是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是经营者,恐怕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按照这样的认识,三星电子的竞争力也会被误认为是成本竞争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竞争力是“被选择的能力”。拿制造业来说,就是指自身产品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进入2000年以后,用户看待产品的价值观变得多样化。有的人是根据功能选择产品,也有的人是根据设计选择产品。这样的倾向在欧洲体现得尤其明显。
举例来说,某法国企业制造的名牌手袋用软树脂做材料,估计成本只有4000~5000日元,然而售价却要到了20万日元。这是因为该品牌已经树立起了设计出众的形象。对于渴望购买这款手袋的顾客,就算你说“我们的手袋只要2万日元,价格合理、质量又好”,也不见得就能卖得出去。这个事例清楚地表明,成本并不一定决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