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
- 協調
- 綠色
- 開放
- 共享
行進中國︱聚鏈集群,包頭釋放強勁“稀引力”
“世界稀土之都”包頭,稀土儲量和冶煉分離產能均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包頭逐步形成“礦—土—材—用”的完整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行進中國︱0.1毫米 看飛機“皮膚”的“磨皮術”
銑削刀具和頂撐裝置從兩側分別對准飛機蒙皮的同一個點,霎時,銀色碎屑伴著水花飛舞,蒙皮開始呈現出清晰的紋理,達到精確的厚度。近日,在位於四川新都的成都辰飛智匠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記者看到了飛機蒙皮制造的一幕,仿若為飛機“皮膚”來了一次0.1毫米級的精確“磨皮”。
行進中國丨背包來創業,真“湘”!
望城經開區青年驛站毗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旁邊就是比亞迪望城工廠、旺旺食品等企業﹔馬欄山青年驛站位於視頻文創產業園核心區,上下樓就是產業生態上下游﹔湘江新區麓谷青年驛站周邊就是產業集群……
行進中國丨這條高速公路有“觸覺+視覺+聽覺”
光柵傳感器可以捕捉到車輛通行產生的震動,再結合常規視頻、雷達等檢測手段,形成“觸覺+視覺+聽覺”多重感知。與傳統技術受光照、惡劣天氣影響不同,光柵傳感器埋在車道的正下方,在暴雨、濃霧等極端天氣下仍能保持“耳聰目明”,實現全時全域全天候感知,讓車輛全天候通行。
行進中國丨小鳥銜來“致富經”
全民呵護下,明溪成了“山間精靈”的聚居地,鴛鴦、彩鷸、白腿小隼等6種候鳥開始“定居”,成為“留鳥”。念上鳥兒帶來的“致富經”,明溪全縣有1100余人以不同方式從事觀鳥有關的工作,30余名職業“鳥導”、15家觀鳥民宿、8家觀鳥合作社形成觀鳥產業“后援”。
行進中國︱一片“小葉子”,長成“大產業”
熱帶雨林深處的這片“金葉子”不僅帶富了五指山的鄉親們,也正在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海南省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茶葉種植面積3.51萬畝、年產量近1700噸、總產值4億元,其中海南大葉種植面積1.99萬畝,佔總面積的56.7%,產業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瓊中3個市縣。
行進中國丨“新疆投資前景好,我把家都搬過來了”
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三師區塊自覺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向著更高水平開放邁進。今年上半年,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三師區塊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00.72億元,同比增長149.4%。
行進中國︱互市貿易富邊民
滿洲裡口岸是全國最大沿邊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經過多年發展,構建了“公、鐵、空”三位一體的口岸疏運體系。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進中國︱去隴西中藥材交易市場趕個“健康集”
藥香氤氳中,交易聲此起彼伏。一大早,甘肅隴西首陽鎮中藥材交易市場內,黨參、黃芪等道地藥材鋪滿攤位,3500余名外地客商常駐於此,日均350噸原藥與60噸飲片的流轉量讓這裡成為西北中藥材流通的“心臟”。
行進中國丨穿梭雲端峭壁 解鎖桂林山水新視角
不同於在地面或游船上觀賞桂林山水,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高田鎮龍村,一種名為“飛拉達”的游玩項目,可以讓游客懸挂在懸崖峭壁上,從高處俯瞰桂林的山水。當游客穿戴好安全設備,爬上通往懸崖峭壁的“天梯”,懸於山間,腳下是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遠處是連綿的山峰,共同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山水田園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