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記者vlog:解鎖聊城葫蘆新玩法
從精巧手工藝到多元文旅場景,聊城正以葫蘆為媒,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旅游經濟“火”起來。
行進中國 | 戈壁灘上有了“羊碼頭”
晨曦微露,在古浪縣森茂牛羊交易市場,滿載肉羊的貨車鳴笛進出,養殖戶與各地客商的議價聲、羊群的咩咩聲交織成戈壁灘上特有的“交響曲”,“羊碼頭”是外地客商對古浪的初印象。
- 創新
- 協調
- 綠色
- 開放
- 共享
創新發展這5年 | 一條產業鏈背后的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一批具有核心優勢的“鏈主”企業。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成為我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的重要引擎。
行進中國︱聚鏈集群,包頭釋放強勁“稀引力”
“世界稀土之都”包頭,稀土儲量和冶煉分離產能均居世界第一,近年來,包頭逐步形成“礦—土—材—用”的完整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協調發展這5年 | 這盤棋,下活了!
5年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動力源更強勁,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互補效應更加彰顯,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黃土高原由黃轉綠,黃河水由渾變清……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推進落地落實,各區域功能定位更清晰、優勢互補更有效、聯動共治更緊密、發展活力更充沛。
行進中國丨背包來創業,真“湘”!
望城經開區青年驛站毗鄰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旁邊就是比亞迪望城工廠、旺旺食品等企業﹔馬欄山青年驛站位於視頻文創產業園核心區,上下樓就是產業生態上下游﹔湘江新區麓谷青年驛站周邊就是產業集群……
行進中國丨小鳥銜來“致富經”
全民呵護下,明溪成了“山間精靈”的聚居地,鴛鴦、彩鷸、白腿小隼等6種候鳥開始“定居”,成為“留鳥”。念上鳥兒帶來的“致富經”,明溪全縣有1100余人以不同方式從事觀鳥有關的工作,30余名職業“鳥導”、15家觀鳥民宿、8家觀鳥合作社形成觀鳥產業“后援”。
行進中國︱一片“小葉子”,長成“大產業”
熱帶雨林深處的這片“金葉子”不僅帶富了五指山的鄉親們,也正在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海南省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茶葉種植面積3.51萬畝、年產量近1700噸、總產值4億元,其中海南大葉種植面積1.99萬畝,佔總面積的56.7%,產業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瓊中3個市縣。
開放發展這5年 | 開放的中國,共同的機遇
相隔100多公裡,從深圳到汕尾,一條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黃金走廊”成型,近30家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通過“港廠聯動”的小漠國際物流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跑出加速度。
行進中國丨“新疆投資前景好,我把家都搬過來了”
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三師區塊自覺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向著更高水平開放邁進。今年上半年,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三師區塊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00.72億元,同比增長149.4%。
共享發展這5年 | 這條路,走對了!
路,是地理通道,也是政策落地的縮影。路延伸到哪兒,日子就紅火到哪兒。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家門外,路、河、橋都是時代的見証者。山林接入現代、荒漠長出玫瑰、課堂連接未來、服務跨越山海......
行進中國丨90后“小巷總理”,“拼”出一個暖心社區
“參加社區集體活動,大伙兒積極性特別高!”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海連社區老年中阮演奏隊領隊姜蘇有兩個沒想到:一是她還會繼續教人中阮演奏,只是學生變成了社區裡的同齡人﹔二是老舊社區變化多,硬件好了,配套全了,人心也齊了。
Copyright © 1997-202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