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卻在南方凍成了狗”,一句微博上的經典名言,再次讓南方供暖的話題,成為社會各界焦點。 對於南方供暖,支持者反對派都各有說辭,南方供暖包括哪些地區?南方供暖到底能不能實行?施行的難度是什麼?採取怎樣的供暖方式?本期財經眼為您揭曉。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介紹,根據國家標准《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溫度作為主要指標,累年日平均溫度≦5攝氏度和≧25攝氏度的天數作為輔助指標,將全國劃分為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和溫和5個地區。 他說,目前媒體關注的“要求集中供暖的南方地區”主要指夏熱冬冷地區。這一地區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日數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5攝氏度的日數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溫度穩定低於或等於8攝氏度的日數大於或等於75天。其氣候特點是夏季酷熱,冬季濕冷,空氣濕度較大,當室外溫度5攝氏度以下時,如沒有供暖設施,室內溫度低、舒適度差。 他表示,夏熱冬冷地區涉及14個省(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冬季潮濕陰冷,室外溫度低於5攝氏度時,人們的不舒適感要比同樣室外溫度的嚴寒、寒冷地區大,因此,夏熱冬冷地區有必要設置供暖設施進行冬季供暖。 夏熱冬冷地區主要有以下省份: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貴州、福建等 【詳細】
人民網財經調查南北方取暖成本發現,目前北方主要採用集中供暖,南方採用空調或者木炭、電暖爐等方式供暖。在成本方面,北方的成本明顯高於南方,這與之前南方網友認為採用北方的集中供暖更便宜的觀念不一致。 人民財經選擇了南北方的不同省份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北方採用集中供暖,以北京為例,市民劉先生在通州的11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需要繳納2700多元的取暖費。人民財經了解到,按照北京市標准,居民取暖費大概在25至30元/元建筑平方米*採暖季。而在山東,市民孫先生家也是採用集中供暖,9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的取暖費是1980元,為22元/建筑平方米*採暖季。 【詳細】
不靠譜一:我國集中供暖模式沿襲蘇聯 中國的集中供暖制度始於20世紀的50年代,參照當時蘇聯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鍋爐供暖體系。當時蘇聯將室外5攝氏度以下定義為冬天,而我國規定隻在日平均氣溫不超過5℃的日數在90天以上的地區集中供暖,主要包括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縱觀世界各國的冬季取暖模式,無論是集中供暖的俄羅斯(即前蘇聯)還是分戶供暖的歐洲各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以地理界限來劃分供暖區域。 不靠譜二:南北界限劃分不科學 上世紀50年代,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定北方為集中供暖區,南方不集中供暖,這即為南北供暖線。但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南方”很多地區冬季平均溫度經常打破“不超過5攝氏度”這一制定集中供暖參考的數據記錄。 不靠譜三:能源消耗巨大 在2012年3月的“第八屆綠色建筑大會”上,主管城鎮供熱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公開表示,不能把集中供熱盲目地照搬到南方地區,這對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脅。 不靠譜四:房屋改造成本高 南方地區的城市集中供暖基礎設施基本為零。若要像北方一樣,全面建立起取暖管道、供暖泵房等基礎設施,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銷。 不靠譜五:南北濕度差異大 由於北方氣候干燥,而干燥空氣的隔熱能力和熱容量都小,所以北方的管道熱量流失主要集中在管道的熱輻射,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暖氣運送效率是相當高的。但在潮濕的南方就不同了,除了熱輻射可以帶走管道的熱量之外,通過熱傳導流失的熱量更多。潮濕的空氣是優良的導熱體,它們會以遠大於干燥空氣的導熱速度將管道的熱量轉移走。 不靠譜六:南方冬季短,供暖效率低 南方地區冬季天數總體比北方少,如果集中供暖設備運轉不充分,開開停停,或者每年冬季開不了幾天,集中供暖的效果就難以顯現,平攤到用戶身上的費用會很高。 不靠譜七:南方住戶分散,難以規模供暖 目前,南方農村還不具備供暖條件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設備建造成本高,難以實現規模供暖﹔二是農村房屋保暖效果不好,建房的地質條件、房屋構造等不利於保暖,加上潮濕空氣無孔不入,目前隻能依靠燃煤烤火、空調等取暖。 【詳細】
住建部負責人表示,夏熱冬冷地區供暖方式的選擇應根據當地氣象條件、能源狀況、節能環保政策、居民生活習慣以及承擔能力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分析確定供暖方式。 他說,根據夏熱冬冷地區供暖期短、供暖負荷小且波動大等特點,提倡夏熱冬冷地區因地制宜地採用分散、局部的供暖方式,如:戶用熱泵式分體空調器、燃氣壁挂爐、電採暖等分戶獨立供暖方式,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輔助等局部供暖方式﹔同時,通過改善外牆、屋面、外窗等圍護結構,提高建筑的冬季保溫性能。 他表示,鼓勵夏熱冬冷地區充分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可借鑒北京菊兒胡同利用熱泵技術供暖,也可學習北京東、西城區平房利用峰谷電蓄熱供暖(居民負擔低於傳統集中供暖)以及北方地區地板電供暖技術等,提高居住環境舒適度。除余熱廢熱利用外,不提倡建設大規模集中供暖熱源和市政熱力管網設施為建筑集中供暖。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認為,南方在供暖上應採用更加節能、經濟、環保的多樣化方案,同時將主動採暖和以被動保溫隔熱為目的的建筑本體節能結合起來。 據徐偉介紹,目前在夏熱冬冷地區已產生了以市場為驅動的新興供暖市場。他認為,應堅持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夏熱冬冷地區的冬季供暖技術,比較普遍使用的除了房間空調器、電暖氣等傳統方式,分戶式壁挂爐、家庭式中央空調、地板電熱採暖等也逐漸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詳細】
目前我國應該推行供熱計量改革的132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實現了新建建筑和節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熱計量收費的城市隻有33個,其中的一些城市的熱計量收費改革還不穩定。而如果北方採暖地區老舊管網均進行節能改造,每年可節約供熱用煤2046萬噸,按每噸標煤900元計算,可節約費用184億元。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