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大學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李百戰接受記者專訪。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筑 匡麗娜)頻頻出現的冬季低溫天氣,讓南方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南方地區集中供暖能耗太大的問題也一直爭論不休。10月22日,在2013國際知名研發機構重慶行動大會暨兩江國際科技創新論壇上,重慶大學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與英國建筑研究院(BRE)、芬蘭工程技術國家研究中心(VTT)正式簽約,將成立中歐共建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引進歐洲先進的採暖系統關鍵技術,推動我國南方地區實現分散式供暖。
“我國北方是採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來過冬,但是這對南方丘陵地帶來說並不經濟實用。”重慶大學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李百戰說,南方丘陵地區,居民居住較為分散,如果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設備建造成本高;並且,由於南方供暖時間相對較短,設備建成后使用率較低,會增加每年運行的費用。
“特別是集中供暖運轉起來就是全時段的,無法根據各家需要控制開關時間,也會造成很大浪費。”他表示,能耗是南方集中供暖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
既然不能把北方的供暖方式搬到南方,那如何解決南方供暖問題?
李百戰告訴記者,實際上,歐洲國家大多採用分戶供暖方式,其中獨立供暖的家庭約佔70%,技術也相當成熟,最大特點就是供暖方式靈活,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如實際溫度、冬季時間長短等選擇開關時間。“此次與英國、芬蘭進行合作,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技術引進和二次開發,研發出適合南方的新型分散式採暖系統,既能冬暖夏涼,又能循環利用、降低能耗。”他說。
據了解,新型採暖系統將利用水等可再生能源,借助仿生學原理設計的小管道,將熱水輸送到每家每戶。
“這樣分散式供暖后,每家每戶或者每一棟樓、每一個小區,就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調節溫度高低和供暖時間長短。”李百戰表示,熱水的輸送管道可以安裝在牆壁內、地下、天花板上等地方,比較靈活;與目前有些居民採用的地暖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很長時間預熱,打開開關后,幾分鐘就能讓室內變溫暖。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在夏天時,還能當“空調”使用,利用水循環讓室內達到降溫的目的。
據透露,預計3年后,該中心將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分散式採暖系統,並有望率先在重慶及長江流域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