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自11月17日正式开闸以来,A股与港股的资金流向分歧较大,两市出现明显反差,“沪股通”资金流入较大,而“港股通”资金流入偏少,出现了明显的“南冷北热”格局。南向资金在数个交易日后显露疲态,而北向资金在开通之初即显萎靡。参与的资金规模显然与市场预期相去甚远。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23日刊文认为“沪港通”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无法用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上座率来衡量它的成败。相反,它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对于港股通的冷清开场,李小加坦言并不奇怪。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沪港通的税收政策公布不久,很多大型投资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也有一些长线基金因为不习惯现在的“前端监控”机制。
此外,内地机构投资者还未来得及进场: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在内的很多大型内地机构投资者还在等待监管机构公布相关的投资指引。李小加提出,50万人民币资产的门槛也是个因素,在今天的A股市场,持有50万以下资产的投资者占大多数。
“总的来看,国际投资者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做好一系列准备,分期分批逐步参加沪股通。而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香港是一个陌生的市场,他们熟悉香港市场和沪港通的规则都需要时间。”李小加表示。
但可以肯定的是,沪港通的推出增加了两地市场的投资范围和投资资金的来源。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沪港通试点推出后,强化了A股指数纳入到MSCI等境外国际主流股票指数的预期,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水平。同时,沪港通的开通将与现行的QFII、RQFII制度优势互补。
随着沪港通开通,它为国内A股市场打开了一扇通向全球市场的窗户,其成交量增长潜力一定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届时A股市场发生怎样的变化?A股会牛起来吗?内地股民如何炒港股?这对内地居民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时起到哪些作用?
12月14日,国内知名财经媒体《理财周刊》将携手六福金融共同举办“沪港金融互动迎来创富新机遇”创富中国巡回论坛(上海站),聚焦“沪港通”、“人民币国际化”及“自贸区金融改革”等一系列热点话题,邀请来自沪港两地知名财经评论员、行业领军人物、金融机构高管等重量级嘉宾,共同分享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与声音。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