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對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您有什麼樣的建議?
扶貧貴在“扶智/志”,一個是智力的“智”,一個是志氣的“志”。扶智這方面,學校的作用非常重要﹔而扶志氣這方面,需要把中央的政策、理論、思想、實踐真正地在田間地頭,在農村的脫貧車間裡去應用。這對於農民兄弟,對於西部的百姓來說,是特別實在而且有效的措施。
蘭州大學在精准扶貧方面有一個號稱“蘭大特色”的扶貧模式,具體是如何做的?
“蘭大特色”的扶貧模式借鑒了地方的經驗,不斷地演化而來。蘭州大學建立了專門的扶貧體系,形成了制度,建設了機構,直接地面向貧困地區,有序地讓蘭州大學的教師、專家、學生、干部們發揮特長,承擔責任,把所學、所想以及自己擅長的工作與幫扶貧困地區結合到一起。
目前,西部教育的具體現狀如何?教育扶貧在西部是否有長期的推進措施?
在西部,教育扶貧從小學逐步貫徹到了規范的幼兒園建設,到了生產隊的閱覽室、黨員活動室、農機站、獸醫站,甚至是種植專業戶的家裡……扶貧不僅從人力財力進行幫扶,更通過傳遞教育來斬斷貧困代際間傳遞。
西部教育質量的提高,會給我國的扶貧工作及未來整體發展帶來怎樣的益處?
教育對與脫貧來說,就像一顆種子,即便暫時埋在沒有水的土當中,一旦有水它就會煥發。教育不僅能提高市民、村民以及社會各界的基本素質,也會幫助他們從腳尖看得更遠,甚至能看到山背后,看到河背后,看到天外的那片天地,這對每一個人的思想、格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角度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於民族和貧困地區來說,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經濟數據的飛躍,但恰恰是教育的溫潤,使得每一個人都得到了提升,內心得到了充實。盡管素質的提升需要時間,但如果沒有教育,即便給時間,可能也達不到。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這對我國西部地區貧困縣脫貧摘帽有什麼影響或特殊意義?
《意見》對於現在在西部工作,曾經在東部生活過的老師和同事來說,有一種久旱逢春雨的感覺。對於脫貧攻堅來說,它既是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的新啟動,又是對今后工作的重要支撐和引領。
針對推動西部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教育扶貧發展,今年兩會您是否有相關的提案?對於未來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教育扶貧工作,您有什麼樣的預期?
這次的會議,我的提案和提議將圍繞著教育和科技話題,結合新時代、新格局,在基礎研究方面,給蘭州大學和西部高校的學生們一個“全營養”的教育培養環境。未來西部的高等教育和教育扶貧工作,可以用“栽下梧桐樹吸引金鳳凰”來形容——甘肅和西部地區的未來,是一張豐富多彩的紙,這裡是研究的富礦,更是鍛煉心智的重要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