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2020年財經專題

“金台圓桌”兩會對話系列之十:

政協委員嚴純華:扶貧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史雅喬 勾雅文
2020年05月24日08: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各界關心的熱點,更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人民網“金台圓桌”特別推出兩會對話系列專訪,探討相關話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貴在精准,精准扶貧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更要授人以漁,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在這當中,扶貧扶智是擺脫貧困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注重教育扶貧,著力解決教育資源均等化的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能讓貧困人口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

在過去一年多來,以西部地區為例,教育扶貧取得了怎樣的進展?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怎麼提高?扶貧扶志在西部是否有長期的推進措施,教育質量的提高會給我國扶貧工作及未來發展帶來哪些益處?

今日,人民網“金台圓桌”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嚴純華,就扶貧扶智推進西部高質量教育發展的話題進行了對話。

以下是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嚴純華的專訪:

人民網:精准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點。您如何看待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與脫貧攻堅之間的關系?

嚴純華:教育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也是基礎,而且是長治久安的重要路徑。對於蘭州大學來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脫貧攻堅方面,我們一直在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教育、以及科技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把我們自己的所長與貧困地區所需緊密地結合到一起,有組織、有措施地而且連續不斷地往前推進教育扶貧。這是一所大學,特別是地處西部地區的一所大學所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本身所應該承擔的一份責任。

對教育本身來說,扶貧貴在扶智和扶志。扶智,是學校非常擅長的事情。而扶志,就需要把中央的政策,把未來和整個變化過程當中的理論、思想以及實踐,真實地在田間地頭演示。這對於農民兄弟和西部百姓來說,是一個特別實在,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人民網:蘭州大學自己的一套“蘭大特色”的扶貧模式是怎樣的?

嚴純華:“蘭大特色”的扶貧模式也是在借鑒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演化而來。

首先,要在學校裡建立一個體系,形成制度,並且有一個機構,能夠直接地面對貧困地區。建立制度之后,既能夠發揮特長,同時也承擔起責任,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學所想以及擅長的工作跟扶貧結合到一起。

到現在為止,甘肅省境內已經有24名蘭大干部在扶貧一線擔任“第一書記”、脫貧駐村工作隊員或小組組長等。通過逐一對位對標,使工作能夠真正地落到實處,能夠從農民的春耕到秋收,把過去我們都不熟悉的一些工作,變成日常。隻有把一件事情變成了日常,才能形成習慣,進而形成一個體系,才能夠把脫貧攻堅做好。

人民網:目前,我國西部的教育是一種怎樣的現狀?有沒有一套長期幫助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支持?

嚴純華:目前,通過規范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對口貧困縣的高等教育錄取,西部地區在以接受教育的方式,來斬斷貧困代際間的傳遞。

另外,大學裡的圖書不見得我們的農民兄弟能夠讀,我們有意識地去買一些和農業科技、養殖等相關的書籍,還有孩子們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的課外讀物,把這些書整理、清潔、歸檔,然后送到農村去。

還有,我們頂尖的科學家,比如草業科學家,就在定西安定區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專門研究在干旱半干旱以及農業和牧業交錯地帶,如何能夠退糧食轉成種草。糧食對於水、氣候的要求可能更高,通過這些科技的輸入,我們一流學科的研究成果就能夠在深度貧困地區真的像草一樣生根、發芽,而且能夠開花結果。這就得以拉動當地整個產業,飼草種植、清儲、加工、轉運、銷售的平台。

通過帶有科技色彩的、科技含量的技術,以及帶有人文關懷的,特別是平等的而不是完全扶貧的態度。假如我出生在那個地方,可能我還不如他們。從這樣的換位思考,使師生能夠充分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深入到當地去做支教,以及做這樣一些科技成果可以轉化的交流。

舉一個我深有體會的例子。我第一次去定西的時候,農民在地頭、在清儲飼料的加工車間門口,一眼就能認出而且很親熱地叫郭教授,我們蘭大郭旭生教授。像這樣的教授到了農村,到了地頭,農民們能夠直呼其名,而且帶著特別真誠、尊重的眼神和交流的語氣。作為一個大學,我們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人民網:現在教育扶貧,西部教學質量提升了,對於我國日后的扶貧工作的整體發展,有什麼影響或者意義?

嚴純華:作為一個在大學工作的教師來說,這種意義太大了。雖然甘肅是一個被大多數同事、同行,包括社會和公眾感覺是貧困地區的地方,但我特別想告訴大家,甘肅這麼一個經濟待發達地區,它的基礎教育在全國是排在中游偏上的。貧困地區學生的入學率,控輟保學的質量,當地高中生的升學率,高中生上職業性院校的比例,都是遠遠高於國內的GDP的。

從長遠來看,比如會寧縣和明青縣,這兩個都是深度貧困,但是這兩個縣崇尚教育,追求教育,即便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供出來。幾十年過去了,雖然從整體的生態、經濟情況來說,並沒有像東部地區那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當地的這些農民,他們從早年因為貧困而呈現的佝僂和蜷縮,到現在也能跟你講一講農村科技,講一講高考哪個學校好,哪個學科好,這種變化在說明,教育就像一顆草種,埋在土裡,一旦有水就會喚醒,會煥發生機。

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后,我們的教育迅速地要轉到鄉村振興的發展過程當中。教育不僅是提高了市民、村民以及社會各界的基本素質,同時他們的眼光也會從眼前、從腳尖看得更遠,甚至能看過山背后,看到河背后,看到天外的那片天地。這就對每一個人的思想、格局以及想問題的方式、角度產生影響與變化。這對於一個民族、一個貧困地區來說,短時間可能看不到經濟數據上的大躍進,但是從長期來說,恰恰是由於教育的溫潤,使每一個人都得到了提升,而且內心得到了充實。這種素質的提升,需要時間,但是沒有教育,即便給時間,可能也達不到。

我個人認為,雖然包括蘭州大學所幫扶的這些區、縣,在去年都已經摘掉貧困縣的帽子,但是相對貧困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依然存在。如何能夠縮短相對貧困之間的β值,也就是差距,就是需要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到高中,以及大學,這樣一種接力式的、一以貫之的,在思想、在文化、在世界觀價值觀、在對外部世界的反應等方面連續的訓練、感悟。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恰恰是我們告別絕對貧困、進入鄉村振興時候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石。這可能比一個項目,一條生產線,一個工廠所發揮的作用,更加持久,而且更加綿長。

人民網: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西部教育高質量發展,這對我國西部地區的貧困縣脫貧摘帽,有什麼影響或者意義?

嚴純華:這個意義太大了。西部開發已經有了二三十年的歷史,從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后,中央又提出來了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就有一種久旱逢春雨的感覺。

圍繞脫貧攻堅本身來說,既是今年收官之后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的新啟動,也是對今后工作的一個重要支撐和引領。

《意見》裡談到的內容,不同的人解讀不一樣,看到的也是不同的方面。對扶貧來說,怎麼把 “兩不愁”“三保障”,對甘肅來說,還有保障飲水、“3+1”等能夠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如何通過鄉村振興,進一步提升健康、教育﹔以及我們年輕一輩甚至年輕二輩,在國家以及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如何使基礎教育擺脫或者修補過去因為應試,因為獨木橋,因為教育方式方法等因素導致的系列的不足,在這個問題上,西部和東部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假如西部能抓住機遇,就可能在這個方面創造出一些新的機會。

對高等教育,國家支持雙一流國家高校去與西部高校結合,幫助西部高校。作為蘭州大學來說,本身是西部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我們如何起到連接線作用,如何在東部往西部來對口支援、搭把手的時候,我們自己也能夠往東部給一些回饋,這都是一所大學對社會的貢獻。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需要有更多的考慮,也需要更多的學習。

人民網:在推動西部高質量發展、教育脫貧發展等方面,您今年有沒有帶來一些相關提案?

嚴純華:當我成為政協委員的那一天開始,就學習老一輩委員,包括我的老師們,他們很多是全國政協常委、委員。經過學習交流,作為政協委員提案,第一,要講自己熟悉的,講自己明白的,講自己通過調研研究言之有物的,這是基本的要求。

我個人的提案還是圍繞教育和科技。在基礎研究方面,秉承的是能夠給蘭州大學,包括給西部高校的學生,有一個全營養的教育和培養:也就是所有的基礎學科不能或缺,不能像職業院校被市場牽著走。

第二,假如想彰顯一個大學的性格和特色,就一定要有過人之處。作為蘭州大學,必然跟干旱半干旱,從平原、山地、亞高原、高原到祁連山,到沙漠戈壁,以及到特色礦產資源相關聯。對於西部高校來說,就是能夠彰顯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

那麼,甘肅如何能夠如何能夠延伸中草藥的產業鏈,既培育更好的藥材,保証品質,同時又不僅僅用原料來換取眼前的利益,而是把這樣一個鏈條能夠拉長,從中把中醫和西醫以及把化學和醫學、生物等基本知識融合到一起,能夠在隴藥領域做一些事情。

當然,對甘肅來說,在共和國“兩彈一星”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核科學、核技術,以及核的安全應用,在能源方面的應用等領域,是一個重鎮:有基礎,同時有學科。在能源以及包括醫學,診斷,影像學等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能不能在這兒發揮甘肅、發揮科學院,包括蘭州大學在內的其他一些研究機構的優勢。

在育人方面,通過平台建設,基地建設和中心建設,均衡東西部在科研基地方面的不平衡,會聚人才。在整個科研和技術的研發當中,這就是最好的實踐,培養人的舞台。

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可以寫最新最美的詩,也可以繪最新最美的畫。對甘肅和西部地區來說,它不是一張白紙,更不是一張純白紙,它是一張豐富多彩的,這是一個研究的富礦,而且是鍛煉自己心智的重要場所。 

(責編:勾雅文、史雅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