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8月28日電(車柯蒙)日前,人民網“行走新絲路”大型跨國全媒體報道團來到風光旖旎的海陵島十裡銀灘,走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邀請黃鐵堅館長與我們一起為您揭秘“南海一號”從發現到打撈到文物保護背后的故事。
純屬意外的考古發現:“南海一號”驚艷出水
據黃鐵堅介紹,“南海一號”的發現其實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早在上世紀的1987年8月,直屬中國交通部的廣州打撈局和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廣東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在一條古沉船中意外打撈出金銀器、錫器和陶瓷器等珍貴文物200多件。經鑒定,瓷器主要源於中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其中一條鎏金腰帶,在國內從未出土過,疑是外國物品。這一意外發現,立刻引起了考古學界的矚目。據中國考古專家判斷,這艘沉船極有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本是為了打撈外國沉船,卻意外收獲宋代古沉船,由此可見,“南海一號”沉船的發現純屬意外。198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組織水下考古隊對這條沉船進行考察。這次調查也確認了“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黃鐵堅說,“南海一號”的發現無疑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大實物見証。
船上曾住外國富商? 鎏金腰帶主人成謎
當記者問到船上的文物有多少?黃鐵堅館長看著水晶宮裡挖掘還未完成的沉船說道:“沉船上面的文物應該超過6萬件,其中不乏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的精品。”黃鐵堅介紹說,在現有的出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條1.7米長的鎏金腰帶。腰帶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帶鉤呈長條行,表面飾瓔珞紋,后有方孔連接腰帶,腰帶的另一端有四個小環,方便自主調節鬆緊。而這條腰帶的主人是誰,學界眾說紛紜,有專家說該類腰帶一般用於貴夫人的裝飾,恰似現代時尚女子崇尚的“低腰”著裝效果。更有學者結合腰帶的長度,構造等方面分析,該條鎏金腰帶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富有的外國富商。
“來樣加工”、“高級定制” 珍貴文物訴說絲路通商繁榮
據黃鐵堅介紹,“南海一號”上出水的文物以陶瓷器為主,也可以說,“南海一號”上的陶瓷就是我國宋朝東南沿海省份外銷陶瓷生產窯口的一個縮影,這些陶瓷為研究宋朝歷史和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材料。在這些出水的文物中,不乏透著外國風的個性作品。黃鐵堅表示,第一階段發掘出大量瓷器和各種不同材質的文物,有過半瓷器產自福建泉州德化窯和磁灶窯。從目前的發掘情況來看,泉州很可能是“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泉州考古界認為,這些文物為德化瓷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商品再添佐証,此前探查時發現有部分瓷壺、蓋碗花紋有異域風情,宋青白釉印花瓷六方細流執壺和宋德化窯白釉刻劃花大碗均透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專家推測這些瓷器有可能是“來樣定做”。當年海上絲綢之路通商之繁榮程度可見一斑。
“南海一號”成中國水下考古裡程碑 發掘與保護還在繼續
“南海一號”從意外發現到打撈出水,歷時整整20年。這20年,也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從起步到發展的過程。正是以“南海一號”為起點,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到目前能夠獨立自組隊完成世界上最具難度的水下考古項目。黃鐵堅自豪地說:“‘南海一號’堪稱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裡程碑”。據了解,“南海Ⅰ號”發掘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今年上半年剛剛結束的表面淤泥的發掘和前期准備﹔第二階段是船艙內的文物提取和發掘,以及對船艙內部進行支護﹔第三個階段是船外側淤泥的發掘和支護﹔最后一個階段是船和箱分離,進行整體展示。前期准備和上層淤泥的發掘於今年上半年告一段落,今年10月中下旬將進入第二階段船艙內的文物提取和發掘工作。
“南海一號”古沉船的成功打撈,開創了世界先例,是中國水下考古的一個重大創新,標志著中國水下考古技術跨進世界先進行列。而這一次中國南海的打撈,讓湮沒八百多年的歷史文物,連同昔日的滄桑與華彩、磨難與輝煌,連同漫長而曲折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起穿透千百年時光,銘記於中華民族恢宏的史冊上。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