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牡丹牌”嗎 探尋第一台國產彩電的前世今生【7】

【查看原圖】

北京電視機廠僅用半年時間自行設計制造了一條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年產12至20寸黑白電視機12萬台的自動裝配線。1982年3月27日投入試生產。這條生產線全長326米共120個工位。線體由插件線,機芯調試線等九部分組成。線體上所有專用組合式測試儀器儀表共10種41台和47種1028件。工裝也都是自行設計生產的。此外線體上所有的電器改錐,剪刀,套筒扳手,平衡器等工具,全部是國產化。過去這些儀器儀表大多需要從國外引進,廠技術人員結合我國的國情,獨立設計生產的這些專用測試儀器儀表,工裝,電氣動工具等從機械性能,耗電耗氣,體積外觀等幾方面均可與同國外產品媲美。而且價格比國外產品更便宜。比如,氣動改錐,英國馬頭牌,每把合人民幣467元,而國產的隻有220元。氣動剪刀,日本瓜生牌,每把109.26元,而國產隻需要60元。這條生產線不僅安裝速度快,投資也隻用了70萬元,與進口國外同等長度,同等技術水平的生產線相比,為國家節約140余萬元。北京電視機廠在吸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制造生產線的大膽嘗試,為生產線的國產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圖為:工程技術人員在研究調試,測試分段生產線體。

【1】【2】【3】【4】【5】【6】【7】【8】【9】【10】【11】【12】【13】【14】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2018年10月12日08:55
(責編:朱江、仝宗莉)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