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2018年>>中國工商銀行“金融扶貧工行實踐”專題

他可能是工行最會賣雞的人!卻因為兒子的一句話淚流滿面…… 

2018年10月17日09:2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李興柯,從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北京研發部的架構師到國家級貧困村——萬源市茶埡鄉李家溝村第一書記,從整天守著計算機到成天琢磨養黑雞,他在這兩個跨度巨大的工作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李興柯(左)到貧困戶家裡走訪

主動請纓唱響下鄉扶貧奉獻經

2017年6月,從李興柯在工行內部網站上看到一則《關於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那一刻起,他平靜安穩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從看到通知到與家人溝通,最后做出決定,還不到兩個小時,期間思慮萬千,即向往之,亦猶豫過”李興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從首都北京到四川山區扶貧,好多人都不理解,說你擁有北京戶口,住著北京房子,工作前景也挺好,為什麼放著好好的職業發展道路不走,而要去農村扶貧呢。李興柯這樣答復:“如果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外派到歐洲或美國等海外分行工作的機會,一個是去四川扶貧的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去四川扶貧。我從2012年加入工商銀行大家庭,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轉眼即逝,能把人生中最富有激情、最黃金的年齡燃燒在工商銀行,親手參與搭建多家海外分行的網銀,我感覺到無比的自豪,我熱愛這個工作,更熱愛這個積極向上、拼搏不息的集體。但現在有那麼一個代表中國工商銀行,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投入到國家精准扶貧大事業中去,回到我的家鄉去,幫忙老鄉盡快脫離貧困,過上小康生活機會。作為工商銀行一名普通的員工,一生能遇上有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

李興柯(中)在為貧困戶送雞苗

發放雞苗唱好造血扶貧養殖經

2017年9月,李興柯到任后,在走訪全村貧困戶的過程中,發現李家溝有一些特別的困難戶:尿毒症青年小張,自暴自棄一度失去了生活信心﹔兩個兒子都是硅肺病的馮大叔,兩個老人都失去勞動能力,一個家庭3戶貧困戶﹔妻子重病過世,獨自撫養三個女兒的特困人員唐大哥。他知道了扶貧的困難性和艱巨性,知道了穩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性。怎樣才能打造合適村情村貌的特色產業,強化村產業經濟的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呢?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此時,工商銀行黑雞養殖扶貧項目讓他眼前一亮。

舊院黑雞因原產於萬源舊院鎮而得名,是一個肉蛋兼食型品種,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保護。中國工商銀行從2016年開始投入500多萬元在萬源發展黑雞扶貧產業,三年來累計發放30多萬隻舊院黑雞苗,惠及32個貧困村2855戶8067名貧困戶,年度人均增收1000元。

李興柯到李家溝村后積極推動舊院黑雞產業扶貧項目擴大推廣,三年來工商銀行在該村發放了超過2萬隻黑雞。為了減低飼養難度,工商銀行統一採購做了三次疫苗的45日齡的大雞苗,每隻黑雞為貧困戶補貼12元,貧困戶隻需花費3元錢就可以領到一隻黑雞。為了進一步降低貧困戶飼養黑雞的風險,工商銀行為每隻黑雞購買了最高賠付金額為100元的黑雞保險,由保險公司托底后,貧困戶飼養黑雞的損失風險為零。在李興柯的大力推薦下,貧困戶們紛紛養起了黑雞。

村民陳大哥,一家9口人,7個小孩,白天父母在山上的庄園打工,黑雞每天就由家裡兩個十多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后照顧。

賀大爺、馮大爺等都是本村70多歲的老人,患有長期慢性病,已喪失勞動能力了,但幾位老人通過飼養黑雞,一年最少有3千元的收入,最多的馮大爺有超過一萬元的收入。

張大叔身患一級殘疾,家人患有帕金森病,兒子做過心臟手術體弱多病,2017年飼養了1千隻黑雞,銷售收入達到了6萬元,工行的黑雞產業扶貧一年就讓其家成了致富帶頭人。工商銀行送張大叔的兒子到現代化養雞場學習,並安排其到成都參加培訓。

青年小張,2011年罹患尿毒症,每周要到醫院去透析三次,巨額的醫療費用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自暴自棄。在工商銀行的幫扶下,2017年他飼養了800隻舊院黑雞和300隻土雞,自從飼養黑雞后,他整天的工作是修建雞舍、學習飼養技術、喂雞、賣雞,忙得不亦樂乎,似乎忘記病痛的折磨,僅2017年他的收入就超過了5萬元。2018年在工商銀行的幫扶下,他創辦了家庭農場,目前飼養了3千隻雞,計劃再飼養兩千隻。

貧困戶飼養一隻雞純收入30元,還有相應的雞蛋收益。工商銀行的黑雞產業扶貧,幫助了李家溝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包收包銷唱好消費扶貧助農經

2018年1月,農歷春節前夕,正值萬源市黑雞集中出欄,李家溝村貧困戶飼養的幾千隻黑雞銷路一時不暢。李興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便急忙找娘家——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匯報,請求中心採購黑雞,幫助貧困戶解燃眉之急。最后,軟件開發中心決定購買黑雞4500隻。黑雞的銷路有了,李興柯又琢磨起怎樣更好、更快、更方便、更安全的把雞送到同事手裡的事情。他發現一隻黑雞網上一般賣168或198元,但是支付給貧困戶的購雞成本隻有70多元,而宰殺、包裝、運輸這些環節佔了很大一部分成本。怎樣降低成本,給貧困養殖戶謀取更大的收益呢?李興柯以軟件架構師的思路,按照軟件開發的流程,從預算、論証、原型論証這些做起,開始研究收購、宰殺,包裝、保鮮、快遞運輸等種種環節和流程。

李興柯利用李家溝村現有的集體經濟企業為平台,組織起了以他、村文書、村副書記、兩個寒假回鄉的學生以及一名60多歲的農技員為成員的6人工作隊伍。

“販雞”隊伍為貧困戶算賬

令他沒想到的是,第一天的收購就因為一個小小的雞框而差點失敗。由於他隻買了20個雞框,之前聯系好一個雞場給借80個框子,但是收購的頭天去借卻說沒有了。通過多方協調和查找才在其它雞場湊了30個,但是屠宰場每天要求殺一千隻雞,雞框起碼要100個才夠。本地沒有賣的,從網上買又來不及,所有的雞場都不肯借。眼看雞框這事就要讓他的收購黑雞計劃無疾而終。他拼著一股子倔勁,跑遍了全鄉,借了七八個小時,當天晚上快10點了,經過多方協調,終於借滿了100個框子。

1月23日,李興柯的“販雞”隊伍開工了,他們第一天從路最遠最爛的兩個隊開始,但由於公路不能通到家,雞都是由貧困戶用背篼一筐一筐背出來的。第一天沒有經驗,雞框送得晚,他們就幫貧困戶漫山遍野的抓雞。那天晚上長安小貨車的雞框裝得太多,被困在一個U形路段,又是急彎,又是懸崖的,前后都爬不上坡了,后來把車救援出來已經是凌晨一點多了。

第二天有經驗了,雞送到屠宰場后,立即騰出框子,先把框子給貧困戶送去,下午再去收購。下午屠宰場又空出來的框子也送去,晚上再收購雞,第二天晚上8點多就收購滿了一千隻。

第三天氣溫達到零度以下,開始下雪。晚上七點多,天已經黑了,李興柯開著小貨車載一車雞往屠宰場趕,路上開始結冰了,最可怕的是雨刮器又出了問題不能用,擋風玻璃上開始結冰,他每隔兩三分鐘就要停下來刮一次擋風玻璃,才能看清楚路。后來,冰結得實在太硬了,刮不下來了,路上結冰也越來越厲害。他不敢停下來,看不見路他就把頭伸出窗外,任憑冰渣子打在臉上,借著微弱的車燈,開了十公裡的山路下山。下山后才看到,山下停了好幾輛車不敢上山,路結冰了,即便帶了防滑鏈的車也隻能在山下等待。

李興柯開著小貨車收雞

雞是收上來了,可怎麼運輸呢?雖然是集中送到單位,但辦公地點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珠海5地7處,且每地的數量都隻有幾百隻。順豐最快,但運費就要40多元一隻,這4500隻雞僅運費就要18萬多元。從萬源出發的飛機、火車、汽車他都想過了:飛機最快但要中轉幾次,送貨時間不可控,費用也要10萬元。火車直接否定,萬源沒有直達,別人不給中轉。汽車隻能自己租專車,每地費用也要一萬多,但他們一個地方隻有幾百隻,小貨車空車返回不好找貨,沒有司機願意去。所有的這些方案不光費用高,風險也巨大,畢竟如果這批六十八萬元的生鮮損壞了,對李興柯團隊將是巨大的打擊。他甚至想過買輛10萬的冷凍車自己去送,但時間上不允許,單位要求春節前都要送到。

最后,李興柯還是憑著他那股倔勁,通過多方了解,找到了順豐零擔冷運。順豐零擔冷運每天有從成都發往全國各地的冷鏈車,時間要5天左右,但總費用隻有4萬多元。由於在路上和轉運都是全程-18度的冷鏈,所以能夠一直保持冷凍的狀態,多運幾天也沒有問題。

順豐冷運派了兩輛冷凍車,分兩次發空車到萬源。他還在網上採購了冰袋、泡沫箱等運輸包裝用品。由於順豐的冷凍車是空車過來,他就請冷凍車從成都把泡沫箱帶過來了,僅此一項就節約了泡沫箱運費一萬多元。空車什麼時候過來也是計劃好的,晚上從成都出發,早晨到萬源,他們雇了十多個本村的臨時工,卸下泡沫箱后,馬上開始裝把雞、冰袋、裝進泡沫箱,封箱、發貨,李興柯跟隨順豐冷運貨車到了成都,一刻不耽擱,守著順豐冷運分揀裝車,把一箱箱黑雞送往目的地。從1月23日啟動,到2月2日發完最后一批雞,兩周的實施時間,加上一個月的籌備時間,李興柯完成了從一個軟件架構師到“雞販子”的華麗轉身。

完了一算賬,這次“販雞”活動為貧困戶實現了近35萬的黑雞款收入,除去中間宰殺、包裝、運輸等成本,還為村集體直接獲得了15萬多元的集體經濟收益。讓集體經濟收入超過了脫貧標准(人均6元)的10倍。

為貧困戶養殖的黑雞稱重算賬

注冊公司唱好集體經濟發展經

消費扶貧15萬多元的收益怎樣用才能用在刀刃上呢?李興柯通過春節的“販雞”活動,覺得要打造村集體經濟品牌,打造自有銷售渠道,才能為貧困戶爭取更多的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他經過向軟件中心請示同意,准備用9萬元來申請商標和包裝以及建立銷售門店,建立微信公眾號和貧困戶的電子檔案。再用3萬元成立工商銀行幫扶基金,用於在村上做精神文明扶貧方面的事情,主要用於文體發展、先進宣傳、評優爭先等工作經費。

李興柯說:目前我們村喂養了8千隻黑雞,數量很難再往上增加了,因為好多貧困戶的飼養能力有限,超過了自己的飼養能力和環境后,成活率就沒有這麼高了。所以,今后我們要建立以村集體控股的養雞場。一方面是提高本村存欄量,另外一方面通過散養和純糧食喂養綠色健康的舊院黑雞,確保黑雞的質量統一達標。此外,對於象易地搬遷后不具備飼養條件,或飼養能力有限的貧困戶,將採取全新的托養模式,尋找有實力的養雞企業或讓村集體經濟的養雞場為貧困戶托養黑雞,使貧困戶每年能直接享受到每隻黑雞10元的產業分紅收益。

李興柯(中)為貧困戶送雞苗

舉家搬遷唱好脫貧攻堅扎根經

為方便走村入戶,2017年10月,李興柯驅車兩千公裡,把家裡唯一的汽車從北京開到了萬源,他的車不光滿足了他平時上村下鄉的走訪,還成了全村的公務用車。

2018年春節,李興柯回北京過年,四歲的兒子在小區裡玩耍,他悄悄的走到兒子后面,兒子轉過頭來看看他,也不叫他就跑開了。李興柯看著和他生疏的兒子的背影,當時眼淚就流下來。李興柯的妻子考慮到他兩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於是就和他商量辭掉自己的工作去萬源照顧他,李興柯堅決反對,說她已經三十多歲了,如果辭去工作以后再找也不容易,且北京買房之后每月的貸款也需要還,所有的一切都不支持她這麼做,整個春節期間李興柯都一直在勸她。

春節后李興柯回到萬源,3月份,妻子沒有再和他商量,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年薪三十萬元的工作,在拿到離職書的時候才告訴李興柯,說把北京的房子出租,房租也能減輕家庭不小的負擔,李興柯知道已經無法阻止她了。

2018年4月,李興柯趕回北京搬家,收拾了他們10多年在北京的行李,一起打包運輸回四川。最后一天晚上兒子說想去小區裡面玩,於是李興柯就帶著他去找他平日的小伙伴,兒子和小伙伴們在樹上爬上爬下,在小區裡瘋跑,玩得非常開心,和往常沒有什麼兩樣。晚上在和小伙伴分開時,他對伙伴說他明天要搬回四川去了,等他回來再找他們一起玩。李興柯頓時眼眶就濕潤了,也許兒子根本不知道搬家回四川,他和他的小伙伴至少兩年都無法見面了,就四歲的年齡而言兩年后也許他和他的小伙伴根本不認識了,想到這裡他的眼淚刷的一下就流下來了。

工商銀行“一對一”貧困生捐助活動

談起未來,李興柯堅定而自信:我知道扶貧工作越到后面越艱苦,前面有很多的困難在等著我,但我堅信,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難和問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工商銀行的大力支持下,在干部群眾的努力拼搏下,李家溝村的脫貧攻堅一定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責編:朱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