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工行女員工為什麼沒去上班?反而去了這裡……

2017年11月24日,是襄陽工行員工丁思潔在保康縣過渡灣鎮白峪村小學支教的最后一天,對於丁老師和學生們,這一天注定平凡與不平凡相交織。平凡的是,丁老師每年都會到這個小學來支教,不平凡的是,這次支教要結束了,丁老師今天就要離開小學,離開眷戀她的孩子們,她有太多的牽挂與不舍。
這是村小學全貌。“一切為了孩子”的紅色標語非常醒目。
這是保康縣過渡灣鎮白峪村小學裡,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比很多孩子更需要關愛與溫暖。
這是丁思潔老師,是襄陽工行一名普通員工,也是襄陽工行青年支教志願者團隊成員之一。在工商銀行襄陽分行,有很多這樣的青年員工,在扶貧扶智的道路上,她們一往無前,她們勇於擔當,極大地體現出國有大行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學生們認真地聽丁老師上課。
這是丁思潔老師,是襄陽工行一名普通員工,也是襄陽工行青年支教志願者團隊成員之一。在工商銀行襄陽分行,有很多這樣的青年員工,在扶貧扶智的道路上,她們一往無前,她們勇於擔當,極大地體現出國有大行的責任心與使命感。
學生們認真地聽丁老師上課。
繪聲繪色,有趣的英語課,是孩子們最喜歡上的課。
對學生循循善誘。
認真學習的孩子們。
學習條件的艱苦,也阻擋不了孩子們學習的腳步。
課堂上耐心而細心。
課堂之余,丁老師用平板電腦為孩子們播放動畫片,科教片,紀錄片,讓他們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課間休息時候,孩子們都會拉著丁老師一起做游戲。
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都讓丁老師時刻挂心。
經常課后與孩子們進行思想交流。
孩子們都喜歡這個即是老師,又像姐姐一樣漂亮的丁老師。
襄陽工行捐建的“誠遠”圖書室。
學校圖書室裡有工商銀行捐贈的豐富多彩的圖書,孩子們經常在丁老師的帶領下,在書海徜徉。
村小學孩子們的寢室,也是丁老師與孩子們促膝談心的地方。
每天晚上丁老師都會在這裡與孩子們道一聲“晚安”。
女生寢室的隔壁就是襄陽工行支教老師的寢室。
學生食堂,支教老師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同學習。
臨走之前還不忘記每個學生逐一叮囑。
丁老師承諾:我一定還會再來的。
孩子們以他們最質朴的情感,想挽留他們的大姐姐丁老師。
過去通往未來需要一座橋梁。貧困通往小康同樣需要一座橋梁。
撒播知識的種子,培育成長的能力,期待未來的收獲——這是一座愛心之橋,更是一座希望之橋。
襄陽工行為搭建這樣一座希望之橋,做出不懈的努力。
每位支教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孩子們都是這樣依依不舍的揮手送別,並大聲喊著:老師,我們會想念你的﹔老師,你一定要再來呀。
是的,你們的老師一定會再來的,正如支教老師們在日記裡深情的寫道: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溥愛經年憐幽草,冰心一片映春暉。
扶貧必扶智。在扶貧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一直牽動著工商銀行襄陽分行全體員工的心,他們就是過渡灣鎮白峪村小學的師生們。
白峪村小學是附近山區唯一的公立小學,由於偏遠山區人口稀少,勞動力外流,學校隻有7名教師和31名小學生。老師都是男性且年齡偏大﹔學生多數是住讀的留守兒童,家庭分散在大山深處的4個村組裡。
每次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臉和貧困山區學校教育、生活條件的反差,扶貧志願者們心酸沉默了,眼睛濕紅......
2016年初,襄陽分行組成支教青年志願者團隊,派出高學歷優秀青年,每組兩人按月輪換為山村小學開展教育幫扶。志願者主要選擇女性青年員工,以彌補學校師資性別單一、年齡偏大、關愛不足等缺憾,幫助貧困村的孩子們更加健康的成長。志願者姑娘們克服了路途遙遠崎嶇、住宿環境較差等困難,承擔起貧困村學校相對薄弱的英語、音樂等教學。
她們和孩子們同吃同住同生活,她們帶著孩子們大聲的晨讀、開心的玩耍、告訴他們山的那邊是大海......
她們以踏實的行動,在教育公平和偉大的扶貧事業中寫下了最難忘的經歷。
她們以寧靜的心態,向貧困山區和社會民眾真誠的彰顯了新時代工行年輕女員工的獨特風採。
世界浩大,這些改變或許微小,但矢志彌堅,歷久彌新。
文字/攝影:李鈞(湖北襄陽分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