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車柯蒙)金秋十月,新疆各地棉花陸續進入採收期,一台台採棉機活躍在棉田裡,天山南北處處可見棉花採收的忙碌場景。
“今年我們農場種了3000畝棉花,這些棉田通過採棉機採摘,省時、省錢,效果好。”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烏尊鎮果勒艾日克村村民趙學新說。
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達到516.1萬噸。新疆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疆棉花的機採率佔棉花總面積的69.83%。
高產高效背后離不開科技助力。
“我們的產品經過反復測試驗証,最終實現了採棉機採摘率高、採摘棉花品質好、對棉花傷害小的目標。”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笑麗表示。
據介紹,2019年至今,缽施然在科技創新方面享受稅收減免4454.62萬元,累計辦理出口退稅98.06萬元。僅2020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就高達985.05萬元。
“烏蘇市稅務部門為我們提供了細致服務,在科技創新方面享受的稅收優惠為我們加大技術攻關力度、不斷提升自主研發生產能力提供了巨大動力。目前,我們已經建成新的生產線,部分設備在調試,預計明年產值將持續擴大,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李笑麗說。
新疆棉花在種植、採摘和加工等各個環節所體現的農機智能化,僅是我國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 目前,我國各類農機具超過2400萬台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70%。在各項鼓勵科技創新政策的激勵下,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持續提升,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夯實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