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厲奮發建新功·信心篇

兩會觀察:路線清晰步伐穩健 為“穩中求進”注入強大信心

人民網記者 趙竹青

2022年03月11日09:5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兩會期間,圍繞“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全年目標,代表委員聚焦社會熱點,回應民生關切,凸顯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完成目標任務的信心和迎難而上的決心。即日起,人民網推出“2022兩會觀察·踔厲奮發建新功”系列報道。

3月的北京,冰雪融化,草木萌發,一派生機盎然。全國兩會作為我國經濟開年的重要風向標之一,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面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等多重復雜環境,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話語擲地有聲,人民大會堂內代表委員掌聲雷動,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成目標任務信心十足。

高屋建瓴,信心來自科學合理的預期目標

過去一年,我國在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動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14萬億元,增速達到8.1%,成績得來殊為不易。在此基礎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5%”。

為什麼是“5.5%”?

“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5.5%左右,是較為科學合理的。”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表示,這主要是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實現這個增速目標,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就有基礎,經濟運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區間。

同時,這也與“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十四五”規劃雖然沒有設定具體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區間。向東表示,雖然2021年我國GDP增速達到8.1%,但近兩年經濟平均增速為5.1%,比2019年6%的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疫情持續等因素影響。

“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必須爬坡過坎。”“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充分預估,並指出達成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目標”。向東解釋,去年我國GDP達到114萬億元,在這個基礎上實現5.5%的增長目標,相當於5年前增長7%左右、10年前增長10.5%,對應的經濟增量與世界上排第11、12位的經濟體一年的經濟總量接近。他指出,“這種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

穩扎穩打,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過去一年,國家各項重大政策擲地有聲、落地見效,堅定推進更大力度的改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起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心潮澎湃。

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8萬元,貨物貿易額、外匯儲備均居世界首位,這說明中國經濟有著堅實支撐、巨大韌性。過去的一年,我們面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迎難而上,沉著應對,在逆境中推動經濟實力、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穩步提高,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這韌性來自於長期的積累。100萬億,110萬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總量連續突破大關,增長的勢頭昂揚向上﹔外貿數字的不斷增長,提醒人們這裡不僅是“世界工廠”,還是“世界市場”﹔糧食產量連年增長,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人們收入的增速與經濟增長同頻共振﹔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逐步推進,全中國以更低的能源消耗支撐起更高質量的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制造業、出口、民營經濟和數字經濟,都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的來源。在制造業方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快於8.1%的GDP增長,制造業的GDP佔比也有所提高﹔在出口方面,2021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在民營經濟方面,2021年私營工業企業的增長速度為10.2%,快於國有企業和其他類型的企業﹔在數字經濟方面,兩大主要類別的數字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分別是信息技術服務業和計算機通信和設備制造業。

“中國經濟有信心頂住下行壓力,完成預期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委員表示,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下,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后勁,以及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這正是努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

運籌帷幄,信心來自扎實推進的發展路徑

“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打動了無數人。“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簡單的八個字卻字字千鈞,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奮斗方向。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九方面的工作部署環環相扣,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施工圖”脈絡清晰,一系列政策組合正在形成有利於穩增長的良好環境。

在財政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財政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一項項“硬核”舉措匯聚成穩增長的強大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潘越表示,今年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共同指向穩經濟的目標。

“財政政策上延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旨在改善企業現金流、增強企業發展后勁﹔貨幣政策上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貸款投放,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等的支持力度,旨在緩解企業融資約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潘越表示,財政、貨幣政策積極聯動、協同發力,為企業發展賦能,從而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

在楊偉民看來,對民營企業的重點關注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一大亮點,無論是增長的目標的設定、還是財政,貨幣等各項政策出台,都在服務市場主體,保障就業。“在這些政策真正地的落地落實以后,我們一定能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楊偉民說。

昂首奮進新征程。2022年伊始,大江南北,田間地頭、工廠園區已經開始投入了新一年的繁忙生產。前兩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3.3%,發電量增幅在6.7%左右,鐵路裝車貨運量快速增長……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傳來,不斷激發出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

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有決心,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用一如既往的勇氣、智慧與力量,不畏挑戰,破浪前行。 


相關閱讀:

兩會觀察:聚焦民生保障 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責編:趙竹青、呂騫)

最新報道

    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出爐

特別策劃

    “兩會有你 每日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