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聽到流星體撞出的“聲音”
2022年09月21日08:38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洞察號”聽到流星體撞出的“聲音”
“洞察號”首次探測到撞擊。
圖片來源:NASA官網
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號”著陸器探測到了火星上由流星體撞擊事件引起的地震波,並由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將其源頭追溯到相關的、新形成的撞擊坑。該研究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另一個星球上由撞擊產生的地震波和聲波,且發現了相關的源撞擊坑。
高速流星體的大氣進入和表面碰撞會產生沖擊波。這些沖擊波會衰減成能被地震儀檢測到的地震波和聲波。這些波曾在地球大氣的空爆事件(即撞擊體在抵達表面前就爆炸)中記錄過,也在地球上單個小型撞擊坑的形成事件中記錄過。不過,對其他行星上新形成撞擊坑的地球物理學觀測結果一直很有限。
法國國立高等航空航天學院的科學家們此次分析了“洞察號”著陸器的地震儀數據,檢測到四個事件的地震波和聲波。研究團隊根據這些波的抵達時間計算了這四個事件的發生位置,再通過調取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影像確認了其中三個事件的撞擊點(第四個事件是一次地震事件,與之前通過成像發現的一次撞擊有關)。在源撞擊坑已知的情況下,撞擊產生的波就能用來提供關於撞擊過程以及火星大氣和火星殼性質的信息。
該論文合著者、馬裡蘭大學地質學副教授尼古拉斯·舒摩爾表示,流星體和太空中的其他小天體,可以通過撞擊改變任何行星的大氣和表面,“我們已經在地球上看到過這種情況,這些物體可以穿過大氣層,撞擊地面並留下一個隕石坑。但在此之前,我們從未捕捉到火星上撞擊的動態,那裡的大氣層要稀薄得多。”
團隊表示,以上結果說明行星地震學對於研究其他行星上撞擊過程的重要作用。(記者張夢然)
(責編:趙竹青、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