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車柯蒙
2023年03月08日09:09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網《“兩會財經眼”》系列報道聚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內容,從經濟目標、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等角度,集中採訪一批代表委員、權威專家、行業領軍者,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隨著政府工作報告徐徐展開,2023年財稅政策進一步明晰。
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多位專家學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赤字率和專項債較上一年有所提高,積極財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提振市場信心。與此同時,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等安排體現了宏觀政策的可持續性,政策紅利將進一步賦能經營主體、助穩宏觀經濟大盤。
赤字率專項債雙增長 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財政赤字率擬按3%安排,與此同時,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下簡稱專項債)3.8萬億元。
結合3月6日公布的2023年預算報告來看,這一赤字率安排比去年2.8%的安排高出0.2個百分點,赤字規模為3.8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100億元﹔同時,今年新增專項債限額3.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
多位行業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到3%,有助於穩定並提振市場信心﹔將新增專項債規模提高到3.8萬億元,可以有效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3%的赤字率是兼顧各方面考慮后,較為合理的安排。”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將今年赤字率提高至3%,傳達了政府加力促進經濟穩步回升的積極信號,增加市場信心。與此同時,由於今年收入預計好於去年,因此無需過度提高赤字規模,3%的赤字率體現了政府注重財政可持續性,不搞強刺激。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將赤字率在去年2.8%的基礎上,適度提升0.2%的幅度,兼顧統籌了財政收支平衡以及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的總體目標,政策安排與經濟發展情況緊密結合。專項債在加快實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激發了民間投資活力,撬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效應。因此,將新增專項債規模提高到3.8萬億元可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並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稅費優惠政策持續發力 精准賦能經營主體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延續”是增強政策連續性,統籌助企紓困和優化稅制結構的需要,進一步延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政策﹔“優化”則是增強政策精准性,聚焦關鍵行業、重點領域,讓稅惠政策實現精准“滴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政策的持續發力將繼續聚焦在‘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上。”李杰表示,總體來說,政策的延續和優化仍將在助企紓困、提振經營主體信心、穩住經濟大盤上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宏觀經濟實現企穩向上,但就實際情況來看,還有很多經營主體尚未走出經營困境,仍然需要政策持續幫扶。”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楊燕英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在不斷完善稅費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根據經營主體的實際情況,繼續落實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政策。
2022年,我國減稅降費超4.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全國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負擔下降2.7%﹔我國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下降至13.8%。
“近兩年,國家出台的稅收優惠政策數量之多、力度之大超乎企業預期,為企業經營、創新、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信心和支持。”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對人民網記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指出,要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這是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強力“后盾”。
“作為第一代高鐵工人,我相信有了更加完善的稅費優惠政策,企業必將邁入高速發展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張雪鬆表示,過去五年國家推出一系列助企惠企相關政策,為企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銀川市稅務局納稅服務中心副主任、銀川市金鳳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黨支部書記馬麗表示,5年來,大規模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緩費工作凸顯了稅收工作在保民生、穩增長、穩就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助力中小微企業疏難解困、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給經營主體帶來的實惠和利好。
加強政策協調配合 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為5%左右。
增長目標的實現,需要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當前我國進入高水平國家治理的新階段,改革是突破困難解決問題的關鍵,政策的協同性有助於改革更有成效地推進。因此,財稅政策將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以及社會政策形成合力,能夠共同促進宏觀經濟實現各項目標。”李旭紅說。
李旭紅進一步闡述,財政政策等各種宏觀政策協同配合時應聚焦於經濟發展這一主線。財政政策的重點為加力提效,應通過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發揮財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杆作用。貨幣政策的關鍵在於精准,在滿足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前提下,發揮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用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協力財政政策規避滯脹等潛在風險。
“產業政策的關鍵是方向性引導,要通過清晰的產業規劃及布局,集聚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形成產融結合的創新性組合,聚焦國民支柱行業發展與國之重器關鍵核心技術。”李旭紅說,社會政策的重點則應彌補市場失靈,發揮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及穩定作用,通過財政在鄉村振興、教育、基本民生等重點領域加大支出,助力社會政策目標的實現。
楊燕英表示,過去的一年,國家出台了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推動宏觀經濟實現穩中求進。其中,財稅政策作為最直接的政策工具,實施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在持續為經營主體紓困、助推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和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了“真金白銀”的實質性支持,有效增強了經營主體的信心。
“下一步,財稅政策應當與精准發力的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協同配合,充分發揮一攬子政策的綜合性效力,在持續助力經營主體紓困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聚焦科技創新、重點產業鏈等關鍵領域,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楊燕英說。
“兩會財經眼”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