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黃盛
2023年03月13日11:58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網《“兩會財經眼”》系列報道聚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內容,從經濟目標、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數字經濟等角度,集中採訪一批代表委員、權威專家、行業領軍者,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金融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消費復蘇提振、踐行綠色低碳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出台金融支持措施”“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下一步金融工作的闡述,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多位代表委員和金融行業人士向人民網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對下一步金融服務工作做出要求和部署。建議深化金融機制改革、創新服務體系,為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精准支持中小企業
提振創新企業發展信心
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創新型早期企業壯大,一直是金融發力的重要方向。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普惠小微貸款的余額接近24萬億人民幣,授信戶數超過5600萬戶,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更好地支持了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如何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為,更好服務中小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可以優化新三板政策,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制度創新和配套制度完善。
田軒建議,作為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而建立的市場,新三板構建分層股權治理服務體,針對初創期公司、成長期公司、即將公開發行上市的成熟期公司、未進行公開發行的公司等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能夠提供不同類型有針對性的股權服務﹔要建立符合新三板市場特點的信息披露制度,進一步完善做市交易制度,同時以全面注冊制為抓手,打通全市場轉板通道,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板塊之間的良性發展。
帶動創新經濟和中小微企業,要鼓勵國有資本加大對其支持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建議,要完善科技創新投資容錯機制,鼓勵國有資本敢於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國有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投資中,在遵守決策程序、履行應盡義務且不存在故意違法違規情形的前提下,進一步探討規范的容錯機制,消除國有資本開展科技創新投資的顧慮。
此外,田軒建議,建立助企紓困常態化機制,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持續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優化民間投資項目推介機制,設立民間投資引導基金,對專精特新企業實施特殊授信、擔保和上市扶持。由各級政府牽頭,鼓勵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手段參與成立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基金,幫助“有技術、有市場、有前景”但短期出現融資困難和財務困境的民營企業發展。
“引灌”綠色低碳發展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金融活水“引灌”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比上年末高5.5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01萬億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8.62萬億元和6.08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66.7%。
如何強化金融對綠色發展的支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張奎建議,統籌推進綠色金融發展,適時提升、擴大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復制推廣改革經驗,不斷提高綠色金融供給水平﹔支持各地將綠色金融納入地方中長期發展規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綠色金融立法﹔加強金融、產業、環境、財稅等政策的協同,強化對綠色轉型發展的政策協同支持。
在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能源類市場主體也希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以便更好統籌安全穩定供應。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建議,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推進綠色金融創新試點先行先試,設立氫能產業基金,支持壯大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同時,支持產業鏈相關企業開展碳匯交易試點,搭建碳交易結算平台或運行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勝利建議,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將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資產納入合格擔保品范圍﹔發揮龍頭綠色低碳企業核心作用,為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擔保,探索開發應收賬款融資等產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強綠色資產識別、環境效益測算、風險監控等能力。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奇富科技相關負責人建議,進一步完善面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的定制化綠色專項金融信貸產品,充分結合產業特色,在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服務的基礎上,加強對新能源車配件、電樁生產等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金融科技企業也要善用綠色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環境保護型和資源節約型行業。
“金融也是推進綠色低碳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馬上消費董事長趙國慶建議,通過消費金融機構將低碳發展理念與金融業務綁定,將低碳元素融入自身的生態圈建設,增強用戶黏性,借助終端消費者的減碳行為傳導至生產端和服務端,從而推動供給側在技術、能源、材料和服務上轉型升級、節能降碳,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授權中國工商銀行(巴西)有限公司擔任巴西人民幣清算行。至此,工商銀行已在新加坡、盧森堡、卡塔爾、加拿大、泰國、阿根廷、俄羅斯、老撾、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巴西等11個國家擔任人民幣清算行。
在這背后是我國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中外經濟金融合作日益緊密的縮影。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近年來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2022年跨境人民幣收付總額為42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3.4倍,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了約50%﹔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權重排名現在是第三,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位列全球第五位主要儲備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先后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協議總額超過4萬億。
在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發展環境不斷變化、國際貨幣體系發展更趨多元的 2023年,如何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王彤宙建議,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要完善人民幣跨境清算渠道,優化跨境人民幣匯款路徑和審批政策,暢通跨境人民幣直接支付渠道,降低貨幣兌換產生的手續費﹔加大跨境人民幣業務推廣力度,探索建立數字人民幣支付系統,探索建立境外非美元結算系統。
全國政協委員、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梁穎宇認為,可以通過港股雙幣計價交易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她建議,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可以積極參與相關股票標的和衍生品的做市交易,提高人民幣在港股市場交易的使用頻率,進一步推廣人民幣,促進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在更多領域拓展﹔同時,建議鼓勵中資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雙幣計價的股票交易,加速推動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計價與結算進程,為投資者提供高質量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
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跨境支付體系也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深入推進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試點和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推進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適度放寬購結匯、資金使用等限制﹔深入開展個人僑匯結匯便利化試點,深化拓展個人外匯貸款業務﹔探索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在條件成熟時支持開展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試點。
也有多位代表委員和經濟領域人士表示,下一步要保持貨幣信貸的總量適度、節奏平穩,繼續適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繼續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有力的金融支持。
附“兩會財經眼”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