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2023國家賬本”系列解讀三:
新增3.8萬億元 專項債加力穩投資促消費
近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查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預算報告有“國家賬本”之稱,為國理財,為民服務,既關系國家發展大事,也關系居民衣食住行用,備受各界關注。透視“2023國家賬本”系列報道聚焦今年的預算報告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如何體現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關於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中明確,2023年,要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新增專項債務限額38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支持地方正常融資需求。
政府債券分哪些品種,什麼是專項債、什麼是一般債,今年預算安排中規模提升的背后有何深意?
政府債券分為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
一般債券是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作為還本付息資金來源的政府債券。
專項債券是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作為還本付息資金來源的政府債券。
預算報告中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提效”將力度置於效果前,赤字規模和專項債均高於去年,這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有著積極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提出了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財政貼息三種財政工具,就是說通過發專項債作為一些項目的資本金,再通過財政貼息引導一些社會資金來參加這些基本建設項目,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作用,提高財政支出效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從專項債看,較上年增加1500億元,規模上升,短期內有利於擴大基建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穩定總需求﹔中長期看,有利於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粵開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記者,2023年的赤字率和專項債安排均高於去年,體現了加力提效的政策基調和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決心。
羅志恆表示,今年專項債的使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有利於一大批重大工程從節奏上盡快落地,靠前發力。通過專項債投向重大的基礎設施工程,來拉動基建,從而拉動投資,擴大總需求,達到穩定經濟的目標。專項債與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協調配合預計在今年仍將發揮積極作用。
“2023年的加力提效採用的是‘控赤字’和‘擴專項債’的組合方式。表面上,赤字增加了5100億,專項債僅增加了1500億,似乎是擴張赤字、控制專項債,但是我們要看到實質。”羅志恆分析指出,專項債應當以專項項目收益為專項債的償還依據,但現在專項債項目收益越來越低,已不足以償還這個債務,部分地區出現申報環節包裝、發行和使用環節低效的現象,專項債在事實上一般化了。因此,有必要通過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的方式來拉動地方政府基建,穩定總需求。
2022年,專項債領域在原有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大領域基礎上,增加了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
2023年專項債領域有望進一步擴大。日前,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今年財政部將在重點支持現有11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表示,用好地方政府債券,可以擴大有效投資,為拉動消費、擴大內需、促就業、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朱青指出,專項債不屬於赤字,所以要求“先有項目后有資金”,其發行規模受到多方面的要求。今年預算盡管總體是加力的,但力度適度,符合實際情況。適度增加專項債規模,將更好發揮穩增長、促投資的關鍵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表示,“當前外需疲弱,穩增長需要更好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專項債在拉動投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專項債還能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依靠大量的專項債,可以對穩增長起到定心盤的作用。”
【相關閱讀】
透視“2023國家賬本”系列解讀一:認識政府預算“四本賬” 2023積極財政要加力提效
透視“2023國家賬本”系列解讀二:赤字率按3%安排 財政政策統籌發展與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