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我研究團隊提出6.35億年前“雪球地球”新模型

2023年04月06日09:1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研究團隊提出6.35億年前“雪球地球”新模型

  5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童金南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馬裡諾雪球地球晚期中緯度存在海洋真核藻類的宜居環境》,已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為認識、理解“雪球地球”時期生物如何生存演化提供新的認識。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該校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宋虎躍研究員介紹,距今6億年到7億年以前,地球發生過兩次極為漫長、嚴重的冰凍事件,即新元古代的斯圖特冰期和馬裡諾冰期。兩次事件中,地球表層冰蓋迅速擴張至低緯度赤道地區,形成了全球冰封的局面,該狀態持續數千萬年之久,是地質歷史上最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 這就是“雪球地球”時期。

  新元古代的“雪球地球”事件對早期生命演化起著關鍵性作用,伴隨“雪球地球”的消亡,海洋快速增氧,早期動物開始出現。

  當前,國際學者對“雪球地球”的模式和成因仍存在很大爭議,主要存在兩種主流學術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雪球地球”時期全球冰封,在低緯度冰蓋表層可能存在冰錐或冰洞﹔另一種觀點認為,“雪球地球”並非全球冰封,氣候模擬結果顯示低緯度赤道地區存在開放水域。

  然而,這兩種假說都不能很好地解釋“雪球地球”時期,生物如何生存演化的關鍵科學問題。

  早在2015年,童金南團隊的葉琴博士在《地質學》雜志上報道了產自華南神農架地區宋洛剖面南沱組(6.35億年前,馬裡諾冰期時期)黑色頁岩地層中的宏體碳質壓膜化石,其中部分被解釋為底棲宏體藻類,被稱為“宋洛生物群”,填補了成冰紀雪球地球時期宏體古生物化石空白。

  但是“宋洛生物群”的古海洋環境背景如何?在“雪球地球”中如何為生物提供宜居場所?這類科學問題尚未解決。

  為此,宋虎躍聯合國內外相關學者,對湖北省神農架地區“宋洛生物群”產出層位(黑色頁岩層)和相鄰的冰磧岩層位,開展系統的碳同位素、氮同位素、鐵組分沉積地球化學研究,旨在揭示同時期的古環境特征。

  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不同,黑色頁岩層位較高的有機碳含量和有機碳同位素組成指示相對較高的初級生產力水平。依據相關研究恢復的成冰紀全球古地理圖,“宋洛生物群”所在的宋洛剖面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北緯30到40度之間)。

  綜合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學証據,上述研究對此前的“雪球地球”模型進行修訂,提出了一個中—低緯度地區同時存在開闊海水環境的新模型,擴張的有氧開闊水域為成冰紀需氧底棲宏體藻類的演化提供了宜居環境。

(責編:趙竹青、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