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觀察: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 快遞業狂奔背后的引擎
又是一年“618”,各大電商平台已佔據了主流APP的開屏廣告位,直播間裡各路明星各顯神通,前一天下單的商品有的第二天就送到了家門口。激增的物流運輸量對於快遞企業來說,是一年一度的年中大考。
“與往年相比,今年商家非常重視參加‘618’購物節,參與度也大幅提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會長徐勇說,各家快遞公司都在採購各種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以保障快遞驟增的需求。
事實上,還未進入618高峰期,今年的快遞業務量就已經達到了破紀錄的百億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我國2023年快遞業務量已達500億件,比2019年達到500億件提前了155天,比2022年提前了27天。而十年前的2013年,全年的快遞業務量也僅為91.9億件。
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折射出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需求加快釋放、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的向好態勢。大廈矗立,雄偉壯觀,這是顯功﹔地基牢固,深埋地下,斯為潛功。回顧過去十年,還有哪些潛功支撐了快遞業的繁榮?
——電商行業爆炸式增長
自2013年起,我國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網購用戶十年內呈現爆炸式增長。全國網上零售額2012年至2021年10年內增長9倍。
2023年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44108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7164億元,增長10.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8%。
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為快遞服務業的加速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23年一季度,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68.9億件,同比增長11.0%﹔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589.6億元,同比增長8.2%。
——政策規劃制定科學合理
將時間回溯10年,彼時遇到如“618”“雙11”等業務高峰,“快遞爆倉”頻繁成為網絡熱詞——快遞業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滯后、安全隱患較多、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在那時相對突出。
在前期《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郵政條例的基礎上,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國務院於2015年10月出台了《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的發展目標。
截至2022年底,我國快遞業全行業擁有各類營業網點43.4萬處,約是10年前的3.5倍——一張覆蓋全國的巨型網絡逐漸成型,“快遞爆倉”基本成為歷史。
——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
物流的基礎是交通。水再多,不流動,終究是死水﹔車再好,沒有路,隻能是擺設。截至2022年底,全國鐵路運營裡程達到15.5萬公裡,公路總裡程535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速公路17.7萬公裡﹔全國郵政郵路和快遞網路合計25.6萬條,郵政郵路和快遞網路長度(單程)合計6012.9萬公裡。
同時,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2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郵政快遞業全行業擁有國內快遞專用貨機161架,約是10年前的3倍,快遞服務汽車26.5萬輛,相較10年前增長近70%。
——“數智化”科技賦能郵政快遞業
隨著數字智能科技的不斷進步,大數據、物聯網、AI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已經深入各行各業,快遞行業也不例外。從前人工分揀、檢驗,現在許多快遞企業已經實現了智能化,自動流水線、分揀機器人逐漸成為標配。
現在,國內大型快遞轉運中心自動化率超過90%,全國快遞自動流水線總長超6000公裡,不僅提高了企業處理包裹的速度,也孕育著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動能。
《江蘇省貫徹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增或更新城市物流配送、郵政車輛等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佔比達80%﹔雲南省將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與節能降耗、塑料污染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形成行業綠色環保共建共治格局﹔安徽省相關單位將快遞物流智能裝備制造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隨著政策利好不斷釋放,智慧物流將迎來新機遇,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模式變革和價值增量,將重塑物流與供應鏈產業結構,激發數字經濟新潛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