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向海發展、向海圖強 加快推進航運高質量發展

——寫在第十九個中國航海日到來之際

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
2023年07月10日08:5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互通的海洋,聯結了世界七大洲,也讓各地的人們命運相通。

從八千年前的蕭山跨湖橋獨木舟,到六百年前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再到如今的海洋大國、航海大國、造船大國,中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悠久、燦爛的航海傳統與文化,海洋一直與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在我國第19個航海日到來之際,7月11日上午,2023年中國航海日論壇暨全國航海日活動周啟動儀式將在河北省滄州市舉辦。今年航海日活動主題是“揚帆新絲路,奮楫新格局”,屆時還將發布2023年中國航海日公告、船舶挂滿旗並統一鳴笛1分鐘和7月10日至15日在滄州舉辦的中國航海日主論壇及專題論壇。與此同時,各地航海博物館、展覽館和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也將向社會公眾開放。

6月30日,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水運局局長李天碧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航運作為重要運輸方式之一承擔了我國外貿95%的進出口運輸量,是糧食、能源、資源的主要運輸方式,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保障。“我們將通過加快推進航運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復蘇。”

向海發展、向海圖強

我國港口運行保持良好態勢

浩浩海洋、滾滾波浪,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目前,海洋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毗鄰渤海、環繞京津的河北省,擁有著487公裡的大陸自然海岸線,放眼望去,秦皇島港、唐山港京唐港區、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和黃驊港從北向南依次排開,“三港四區”猶如四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渤海灣上。

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礦石碼頭。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攝

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礦石碼頭。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攝

數據顯示,2022年,河北省沿海港口泊位通過能力達到11.6億噸,居全國沿海省份第三位﹔完成貨物吞吐量12.77億噸,居全國沿海省份第四位﹔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98萬標箱,創歷史新高。其中,全省三大港口均躋身2億噸大港行列,唐山港吞吐量更是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二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沿海大省。

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交通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津冀沿海港口發展迅速,尤其是河北提出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發展戰略以來,河北港口更是迎來新一輪發展建設的熱潮。

今年4月份,河北發布了《河北省加快建設臨港產業強省行動方案(2023—2027年)》,明確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陸海聯動、產城融合的臨港產業強省,港口年設計通過能力達到14億噸、800萬標箱,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現代化港群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河北大力發展沿海經濟,把沿海優勢變成發展優勢,也正是我國港口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國港口運行保持良好態勢,1-5月,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達到了67.5億噸,同比增長7.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2億標准箱,同比增長4.8%。”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表示,交通運輸部指導地方推動我國10個沿海省份、7個長江沿線省份,組建了省級層面的港口集團,初步實現了港口資源利用集約化、運營一體化、競爭有序化、服務高效化。“去年10月,河北港口集團重組成立,將秦皇島、唐山、黃驊的港口業務重組整合,有力促進河北港口深度融合發展。”

付緒銀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目標,繼續指導推動區域港口群協同發展、省級港口集團進一步深化資源整合,組織實施好港口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為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作用。

科技創新賦能

開啟智慧航運發展新模式

站在唐山曹妃甸港區的礦石碼頭向海裡遠眺,一艘艘貨輪停泊在錨地裡等待著進港裝卸貨指令。碼頭邊,數十米高的大型裝船機揮舞著“手臂”,對停靠在碼頭的40萬噸級的巨輪進行著裝船作業。

2022年9月22日,船長362米、吃水23.1米、載運39.02萬噸鐵礦石的“遠津海”輪安全靠泊曹妃甸礦石碼頭,標志著渤海灣40萬噸船深水航路“新通道”全面貫通。

據河北海事局通航處副處長齊正膠介紹,唐山港曹妃甸港區擁有2個可靠泊40萬噸散貨泊位,是國家首批、渤海沿岸唯一可靠泊40萬噸散貨船的港口。

進入新時代,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拍岸而來,以智慧化、自動化賦能港口作業模式創新變革,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和航運行業共識。

作為曹妃甸港區的一張靚麗名片,曹港礦石碼頭在智慧港口建設領域先試先行,以創新為“第一動力”,自主研發出“基於掃描成像技術的橋式抓斗卸船機自動控制系統”,成為國內首個由港口職工完全自主研發的卸船機自動化項目,該項目實現了自動化技術減少人工干預,不光節約成本,還可提高卸船作業總效率16.6%。

“唐山海事局發動科技創新的新引擎,開啟智慧海事監管服務新模式。”唐山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發揮海事專業優勢,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引領,自主研發多項智慧海事監管系統,將數據整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應用於海上船舶交通管理和船舶服務,智慧通航、智能監管逐步展現,轄區通航環境更加優化,港口運營效率成倍提升。

唐山海事局還自主研發了海事AI(人工智能)語音助理——“小海”,它集成了實時氣象感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設備運行狀態感知、信息模塊感知、應急處置預案、語音播發等功能,將復雜的多次人工操作以直接呼叫“小海小海”來實現。

自系統上線以來,船舶進出港計劃審核發布時間由17分鐘縮短到1分鐘,臨時交通管制信息處理時間由20分鐘縮短到2分鐘,惡劣氣象預警發布時間由26分鐘縮短到3分鐘,極大提升了船舶組織效率、提醒效率和安全監管質量。

今年來,我國智慧港航建設成效顯著。“交通運輸向智能化方向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李天碧表示,近年來,我國水運綠色低碳智慧發展明顯加快,服務的質效也在持續提升。

據李天碧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16座、在建10余座,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均居世界首位。同時,積極推進智慧航道建設,充分運用5G、北斗、大數據等技術,推進長江水系電子航道圖的干支聯通,加強航道運行監測,推動多梯級船閘聯合調度,推進水上服務區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基於區塊鏈的海運進口集裝箱、大宗散貨電子放貨平台的應用不斷得到拓展。”

推進綠色港口發展

不斷增強水運發展新動能

在唐山港京唐港區首鋼碼頭1號裝車樓,記者看到一列火車正在進行裝車作業,各道工序在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這是2021年11月完成交工驗收的唐山港京唐港區礦石鐵路疏港配套裝車系統項目,與25萬噸級專業礦石碼頭堆場相連,通過新建2條管帶機廊道,將大宗散貨原輔料輸送至新建的裝車樓。項目使用了國內最先進的礦石定量裝車系統,並適配C61、C63、C64、C70、C80等多種鐵路貨車車型,能夠同時滿足2列電力機車牽引萬噸列定速定量裝車作業,每年可實現礦石鐵路裝車能力2000萬噸。

京唐港首鋼碼頭裝車樓作業現場。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攝

京唐港首鋼碼頭裝車樓作業現場。人民網記者 喬雪峰攝

“系統首次採用永磁同步電機作為驅動系統,永磁直驅控制系統與傳統控制系統相比,不僅節能環保,效率也提高了15%左右。”京唐港首鋼碼頭有限公司裝車部部長李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系統運行時,列車直接由電力機車牽引,在裝車作業區下方設置一套可移動接觸網,解決裝車落料作業與接觸網的交叉問題。裝車完畢后,接觸網自動恢復原位,實現電力機車直接到發,提高了作業效率。

據李健介紹,該系統實現了礦石疏港“后場取料—管帶輸送—火車裝車”全流程專業化、自動化、綠色化運輸,是唐山港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提升綠色港口建設品質的又一重大成果,為唐山市加快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項目完全達產后每年預計可減少汽車疏港約60萬輛,年碳排放量可降低約10萬噸。”

在唐山港京唐港區36號至40號煤炭泊位堆場,有一座長度1130米、跨度130米、高度55米,建筑面積14.74萬平方米的倉儲煤炭專用的巨型氣膜倉。據了解,該氣膜倉是是截至目前全國單體面積最大、首個應用於沿海港口堆場的氣膜結構條形倉。

長期以來,煤炭露天堆場揚塵是港口環保治理的關鍵難點。採用氣承式膜結構建設條形倉,有效破解了堆場面積過大、堆料種類多樣、存取料工藝特殊、特殊地域環境及沿海地質條件差等難題。

與傳統鋼結構條形倉相比,氣承式膜結構條形倉具備工程造價低、建設周期短、施工風險低、環保效果好等顯著優勢。

“氣膜結構條形倉可對內部堆場形成封閉空間,最大程度抑制貨物揚塵造成的大氣污染。而且膜材本身具有高透光率和漫反射特性,有效節約建筑內部照明能耗。”京唐港項目建設辦公室工程建設部部長李宏民告訴記者,此次建設氣膜倉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氣壓、氣體檢測、溫度監測、火災報警等環節的智能控制。

近年來,我國港口加快綠色轉型。李天碧表示,交通運輸部不斷完善綠色港口的標准體系,去年以來先后發布了《水運工程節能設計規范》《港口工程綠色設計導則》等標准,通過標准引領,推動港口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港口大宗散貨綠色集疏運,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都是通過鐵路或者水路完成,今年1-5月煤炭、礦石通過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和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運輸方式的疏港比例進一步提升到92.7%和79.1%。

此外,還建立了長江經濟帶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到去年底基本做到了船舶污染物的來源可尋、去向可溯,構建了多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格局,基本轉入常態化運行。

在積極推進船舶綠色發展方面,李天碧指出,我國積極構建清潔低碳用能體系,大力推進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船舶靠港使用岸電。長江經濟帶1.2萬艘船舶完成了受電設施改造,今年1-5月,長江經濟帶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岸電使用將近4000萬噸,同比增長54%。同時,積極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全國有450艘LNG動力船舶,大約有150艘電池動力船舶。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推進水運清潔低碳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統籌推進綠色港口、綠色船舶發展,大力推進智慧港口、智慧航道建設,不斷增強水運發展的新動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水運篇。

(責編:申佳平、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