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 讓出行更暢通(衣食住行看創新④)
3月27日,首批獲得廣州智能網聯示范運營資質的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開啟商業化示范運營。圖為滴滴自動駕駛安全員在監控自動駕駛網約車的運行情況。 |
3月31日,游客在江蘇省揚州市乘坐自動駕駛游船游覽。 |
7月13日,參觀者在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參觀了解智能自動駕駛飛行器。 |
8月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康街道自動駕駛亞運公交環線站點,乘客從自動駕駛巴士上下車。 |
在手機上下單,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就會前來接送乘客﹔通過智慧交通平台的調度,路上的信號燈能協助調解車流量,提升通行效率﹔憑借大數據平台提供的信息,乘客可以隨時掌握公交汽車的行駛時間。智慧交通已悄然走入人們的生活,便利百姓出行。從智能駕駛,到智慧道路,再到智慧公共交通服務,科技與交通不斷深入融合,為智慧出行創造更多可能。
智能駕駛 覆蓋更廣
日前,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圓滿落幕。賽事期間,入駐大運村的自動駕駛車隊,為運動員們和賽事志願者出行提供了便利。
一輛輛涂裝著大運會標識的黃色巴士停靠在大運村內的指定站點,吸引不少人前來體驗。不同於普通車輛,這款由蘑菇車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巴士,沒有設置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車內有一塊顯示屏,為乘客實時顯示車輛行進路線、車速及周邊路況信息等。據蘑菇車聯大運會項目工作人員侯斯冰介紹,自動駕駛巴士搭載的“蘑菇汽車大腦”及“車路雲一體化”系統,能夠對車輛路線、路況信息等進行評估和計算。車身上安裝的激光雷達等傳感設備,能對車輛200米范圍內進行無死角感知,並把接收到的信息上傳到系統。“如果遇到突發狀況,系統能在0.1秒的時間內做出反應,比普通司機的反應還要快上3倍,所以完全可以實現車輛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駕駛。”
第一次乘坐自動駕駛車輛的南非運動員邁克贊嘆說:“我非常喜歡這個自動駕駛的車輛,太酷了!我很開心看到科技為出行帶來的改變,真沒有想到能在大運村裡有這樣的體驗,這讓我此行的經歷更豐富了。”
除了在特定場景中運行,如今在城市道路上,智能網聯汽車也越來越常見。“無人化”“商業化”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
今年6月,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卜快跑獲得由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頒發的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無人商業化試點通知書,可在坪山區開展L4級無人駕駛商業化收費運營。
目前,蘿卜快跑在深圳市的可運營區域達188平方公裡,運營時間從7點到22點,覆蓋早晚高峰。用戶通過手機下單,即可呼叫自動駕駛出租車。車輛會自行開到上車點。車窗玻璃上印有二維碼,乘客掃碼輸入手機尾號即可驗証上車。乘客上車后,需在后排落座,點擊屏幕上的“開啟行程”,車輛就能行駛到目的地。車輛行駛過程中,乘客還可以通過屏幕查看路況,收聽音樂、觀看視頻等,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則可以點擊屏幕上的救援按鍵,呼叫“5G雲代駕員”求助。
同深圳市一樣,不少城市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應用示范運營報告(2022年度)》顯示,截至2022年底,廣州市開放測試路段涉及市內6個行政區的433條道路,單向裡程833.98公裡,車輛累計測試裡程超過960萬公裡。從測試情況來看,有效測試總時長累計超51萬小時,2022年度總裡程達631.8萬公裡,同比增長130%。
今年7月初,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宣布,在北京市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這意味著,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可在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
從道路測試到示范應用,北京市已正式邁入自動駕駛“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新階段。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無人化測試車輛已達116台,測試總裡程近200萬公裡。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累積訂單量超150萬人次,用戶好評率達95%以上。
“我們正在申請北京‘車內無人’商業化的資質,這是自動駕駛牌照體系的‘最后一塊拼圖’。”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表示,乘客為自動駕駛出行付費,意味著實現了從0到1的商業化,下一階段要做的是從1到100。未來,當出行需求達到一定體量后,將能夠進一步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發展。
智慧公路 守護出行
智慧交通的發展,除了要有“聰明的車”,更離不開“智慧的路”。《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指出,交通新基建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智慧公路建設,強調要提升公路智能化管理水平及智慧化服務水平。
今年7月,安徽省蕪湖市的長江路、神山路兩條超長雙向“綠波走廊”道路正式亮相。開車經過“綠波走廊”道路,司機會感覺格外暢通:22.7公裡的路程,很少會遇到需要停車等待紅燈的情況。
車流暢通的背后,是交通大數據在保駕護航。據介紹,“綠波走廊”系統能夠合理計算道路上各個路口信號燈的啟動時間差。當車輛按照規定車速在道路上行駛,就會在通過路口時“剛好”遇到綠燈,實現少停車或不停車的效果,從而提升通行效率。該系統應用后,能在不改變原有放行方式的前提下,優化路口處紅、綠燈的時間配比,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減少雙向停車次數和行程時間、改善通行效率,從而實現“高峰通行效率大提升、平峰‘最多等一次紅燈’”的目標。
經實地測試和交通大數據比對發現,自長江路和神山路實施雙向綠波控制后,蕪湖市城區干道的通行能力大大提升,車輛的停車率和交通延誤有明顯下降,平均車速提升45.60%、區域擁堵指數下降12.36%、停車次數降低89.10%。同時,綠波控制也能夠有效避免車輛怠速運行,減少尾氣排放。
公路的智慧養護則能更好地守護百姓出行安全。
在湖北省武漢市,已建成通車20余年的軍山長江大橋,如今有了智能健康監測系統。
這座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橋梁全長2847米,塔高160多米,是京港澳、滬蓉兩條高速公路共用的一座過江通道。公路橋梁在使用過程中,受到自然、人為因素作用,以及自身材料性能退化影響,結構各部分容易產生損傷和劣化。再加上近年來橋上車流量猛增,且很多車輛為大貨車,所以大橋的養護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及時檢測和維修。
橋梁健康監測系統採用了智能遠程數字技術,能全面、實時掌握大橋運營狀態的變化,有健康監測、巡檢養護、橋梁檔案和報告報表等多個功能。在軍山長江大橋的橋身上,安裝有541個多功能傳感器。利用它們,系統能檢測到橋梁內部可能出現的問題。據湖北交投京珠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第二綜合巡檢辦工作人員介紹,以前橋梁檢測時,需要養護人員爬進“橋肚子”,彎腰進入橋梁箱體內找裂縫,費時、費力還有風險。但現在,橋梁箱體內安裝了傳感器,工作人員就能在監控室的大屏幕上實時看到橋梁內部的濕度、裂縫等指標,一旦出現問題即可快速處置。
日前,“杜蘇芮”台風來襲,位於浙江省的嘉紹大橋也同樣受益於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系統24小時實時監測嘉紹大橋橋面風力、風向、降水及溫度等氣象情況。數據分析人員對監測數據進行把控,每兩小時統計並發布一期數據快報,用於分析大橋周邊氣候形勢及橋梁結構狀態,確保橋梁安全。
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公路單橋系統建設正有序鋪開。2021年,交通運輸部印發《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橋梁健康監測工作。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完成366座單橋系統建設,128座單橋系統正在建設中,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蘇通大橋等特別重要橋梁均已完成建設。同時,為加強行業監管和數據融通應用,交通運輸部正同步開展部級數據和省級監測系統建設。截至目前,已初步構建部級數據平台框架,初步連接7個省級監測系統和122個單橋系統,實現了橋梁狀態在線監測、報警,信息統計、查詢、推送以及資料報送等基本功能。
智慧公交 綠色便捷
智慧公共交通的建設與推進綠色出行息息相關。更加智慧、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將推動更多人選擇綠色公共出行方式。
在成都大運會舉辦期間,成都市公交集團利用智慧蓉城公交城運分中心(BOCC)系統大數據全面掌握客流出行變化,按照“一線一策”分階段、分時段、分路段制定運力投放計劃,全力保障城市出行。
在BOCC指揮中心,一面長約20米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成都市內大街小巷中正在運行的幾千輛公交車的動向。運營動態、客流強度、電量預警……工作人員能隨時查看每輛車、每條線路的運行情況。
公交線路要實現合理化調度,首先就要實時獲取線路運行情況。“以前,每一條線路都需要專人單獨收集數據,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時效低。”據成都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BOCC系統的上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可以實時獲取大量數據,通過綜合分析,形成一套自動排班、發車的方案,30秒就能完成。系統不間斷地收集所有車輛的運行數據,並根據獲取的巨量數據生成“最優解”,對於乘客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公交車更准時了。不同的公交線路,還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發車頻次。
同時,成都市公交集團還全新投用了1300輛新能源公交車,發車班次增加7%,運營投放車輛超過6000輛,僅賽時期間就減少碳排放2.15萬噸。
據介紹,此次新投入使用的4款新能源公交車,首次採用全通道低地板一體化設計,車廂內整體為無踏步通道,空間動線更清晰、空間感更大,市民乘車體驗更加舒適、安全性更高﹔下客門均採用全新塞拉門技術,車門向外“懸浮”開啟,開度更大,車內空間增加的同時,更具備防夾功能,整車科技感、美觀性全面提升。
在能源方面,新能源公交車搭載了長續航磷酸鐵鋰電池,單次充電續航裡程高達220公裡以上,車輛續航更持久。車輛還首次採用了輪邊驅動技術,雙電機驅動使車輛整體更輕量化、更節能,讓公交出行更低碳更綠色。此外,這4款新車型還配備了BOCC客流計數器、浮動儀表台等設施設備,令市民享受更好的出行體驗。
在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同樣越來越方便了。
北京市民王先生是廣大上班族中的一員。曾經,他每天早上需要提前20分鐘到公交站等車。“上班通勤時間總是很緊張,害怕錯過一輛公交車后,再等下一輛車會很久。”王先生說。但現在,王先生隻要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就能隨時查看公交車何時到站、是否擁擠。隻要按照導航規劃的時間出發,走到公交站正好可以上車,幾乎無需等待,節約了大量時間。
這一功能的實現,背后是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化服務平台(MaaS)的持續建設。2019年11月,北京市交通委與高德地圖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啟動了北京MaaS平台。這是國內首個落地實施的一體化出行平台應用試點。平台採取“政企合作”模式,由交通行業企業提供數據採集與運力,政府部門負責數據的匯集、處理和開放等,最終由互聯網平台企業負責應用數據,向社會提供出行信息服務。百度地圖、騰訊、滴滴等社會化出行服務平台都已陸續加入北京MaaS建設。
北京MaaS平台充分整合和共享整個城市交通所能提供的資源,讓公交、地鐵、步行、騎行等交通出行能實現無縫對接。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MaaS平台用戶量已超3000萬,日均服務綠色出行人數450余萬,碳普惠實名注冊用戶量突破350萬,累計產生碳減排量近46萬噸,12萬噸碳減排量已完成市場交易。
目前,北京MaaS平台已完成1.0階段建設。今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北京MaaS2.0工作方案》,北京MaaS正式邁向2.0建設階段。根據規劃,2.0階段,北京MaaS將重點開展三方面建設任務,包括拓展優化城市、城際出行一體化服務場景功能﹔升級以碳為核心的激勵體系﹔打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MaaS生態圈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