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島蝶變:從不毛之地到鳥類家園
新華社濟南8月21日電(記者張鐘仁)穿過狹長筆直的小道,位於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的黃河島展露眼前。青石襯砌的防潮大堤如長龍臥波,綿延數十裡的蘆葦蕩和聞聲驚起的一灘鷗鷺,向人展示著黃河灘邊萬物生長的動人畫卷。
黃河島鄰近黃河入海口,四面環水。“別看這裡現在草深林茂,多年前還是一座寸草不生的孤島。”無棣縣黃河島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吳中強告訴記者,20多年前,由於黃河島時常發生海水倒灌,加之淡水匱乏,土地鹽鹼化程度高,不長庄稼不長樹。
在政府部門支持和社會參與下,黃河島生態治理逐步推進。
針對淡水匱乏的問題,當地在國家扶持資金和地方配套投入下,建設引蓄水工程,逐步改造曾經的“綠色禁區”。2014年,黃河島自來水工程完工,島上生活用水問題得以解決﹔兩年后,有企業投資對原有的蓄水坑塘進行了清淤、加深、防滲處理,由引黃干渠小開河引入黃河水。
“如今,島內水循環骨干河道溝渠全部連接貫通,‘淡水荒’有效緩解。”吳中強說,從用小舢板打水、運樹苗,到就地取水灌溉,黃河島的綠化不斷加速,濕地公園的輪廓慢慢顯現。
黃河島處於沿海風暴潮災害多發區,海水倒灌導致周邊土地鹽鹼化嚴重制約植物存活。“你看咱們腳下的防潮堤,沒有它之前,隻要這裡被海水沖開口子,整個島都將被海水倒灌。”吳中強說道。2012年起,當地實施黃河島防潮堤修復襯砌工程,建成了11750米長的巍巍長堤,將海水拒之堤外。
漸漸地,島上的動植物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常年相機不離手的攝影師周立新總是背著“長槍短炮”四處採風,如今他將黃河島當成了“打卡地”和“素材庫”。“有次我到灘邊拍日出,突然發現一群從沒在這‘現身’過的野雞,正排隊穿過馬路,我特別驚喜!”周立新說,“我還拍到過東方白鸛、灰鶴振翅高飛,一齊沖上藍天,那叫一個氣勢磅礡!”
島上淡水充沛、植被豐富,來此歇腳繁衍的鳥類也日益增多,島上鳥類由60多種增長至2022年的166種。“這是東方白鸛,這是黑鸛,這是紅頭潛鴨……”周立新不停翻動手機相冊,向記者展示他拍到的鳥類。
環境好了,生態有了,如何反哺產業,成了當地關注的問題。
站在防潮堤邊,遠方黃黑相接處,島上的通景道路正緊張鋪設中﹔道旁的小果園裡,桃子即將迎來成熟季﹔觀景台處,工人們將最后幾塊木板拼搭完成……
黃河島旅游產業建設項目經理張洪勛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建設新的游客接待中心等周邊設施,10月建成開園后可以滿足研學、農業旅游等需求,屆時可通過旅游與產業融合,讓生態更好地反哺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