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交通與旅游“融”出新天地(觀象台)

加快推進交旅融合,交通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將日益放大,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性、互補性將逐步顯現
海南三亞市,綿延4公裡的太陽灣旅游公路,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倚臥在海灣深處的最美海景公路,串聯起海灘椰林、綠水青山,成為網紅打卡地。
內蒙古額濟納旗,草原之星“額濟納號”旅游專列將蒙古包“搬”上列車,獨具民族風情的乘車環境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旅游體驗。
新疆阜康市,京新高速阜康服務區不僅集合了特產店和快餐廳,還擁有一座新疆規模最大的航天隕石科普館,讓服務區變身熱門景區。
一路一風景、一域一特色,近年來,“公路主體工程+旅游”“橋梁+旅游”“服務區+旅游”等交通旅游融合新業態競相涌現,提升了人們的旅游體驗,也進一步豐富了交通基礎設施的功能。
交通是旅游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旅游是交通不可或缺的業務領域,交通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具有必然性。當前,公眾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已從模仿型、排浪式的基本消費逐步轉變為多樣化、個性化的高品質消費旅游,出行需求不再局限於一地到另一地的空間位移,而是追求全過程體驗。推進交旅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多元化、高品質、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旅游運輸服務體系,將有效激發旅游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這些年,民航、高鐵加快發展,客觀上分走了不少公路客運的份額。面對客運供給結構的新變化,公路客運行業需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應該看到,公路客運具有觸達范圍更廣、出行成本更低等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發客運旅游融合服務產品,推出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客運班線、旅游專線,將更好釋放公路客運的市場活力。
打造精品鐵路旅游線路、發展海上郵輪旅游、建設低空旅游產業園……更加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正織就旅游新圖景。實踐証明,依托高鐵、民航、高等級公路等構建“快進”交通網絡,推進建設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慢游”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增強交旅融合發展的協調性和有效性,更好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交旅融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因地制宜,把市場需求與各地的旅游資源、交通條件緊密結合,也要科學施策,統籌考慮設計、建設和運營等多個環節。比如山西大同,近年來依托當地特有的古代長城景觀,對長城環線公路進行優化升級,在拓寬原有路面的同時,建設與長城文化相匹配的觀景台。一項項舉措落地,促成當地成功舉辦多場國內外自行車賽事。又如,貴州平塘,憑借平塘特大橋的景觀優勢,著力打造“天空之橋”服務區,相繼規劃建設了橋梁博物館、天文科普館、天文觀測台、懸崖酒店、鄉村振興直營店以及房車營地等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復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逐步培育起山地旅游新增長點。
交通是經濟發展的“開路先鋒”,旅游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推進交旅融合,交通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將日益放大,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性、互補性將逐步顯現。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30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業界熱議保險品牌建設:推動保險業轉型升級 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在主題為“大國品牌·保險力量”的第一屆全球保險品牌大會上,與會嘉賓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包括保險品牌在內的中國品牌走出國門,這對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具有社會美譽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是保險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也是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藍皮書》顯示:保險業2022年投入農業防災減損資金6.65億元
- 人民網北京8月29日電 (記者杜燕飛)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今日發布的《保險業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保險業已建立三農營銷服務部9646個,三農保險服務站50642個,三農保險服務點363485個﹔保險機構積極在農業防災救災方面上投入資源,2021年投入防災減損資金5.21億元,2022年增加到6.65億元。 《藍皮書》顯示,2022年,服務農業生產方面的保險產品增至11791個,提供3.13萬億元各類風險保障,合計賠付842.29億元,發揮了保險業助力鄉村振興中的托底保障功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