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種植助庫爾勒香梨產業提質增效

◎本報記者 都 芃
“你看我們樹上挂的果,又大又甜。”新疆庫爾勒市阿瓦提鄉其蓋克其克村黨支部書記劉哲敏邊說邊從樹上扭下一顆香梨,邀請記者品嘗。雖然還沒到香梨完全成熟的季節,但數百畝香梨園中已經飄起淡淡果香。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主題採訪活動來到博斯騰湖下游孔雀河畔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香梨是庫爾勒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圍繞香梨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庫爾勒採取一系列舉措,把小香梨做成了大產業。再過一星期,“梨城”庫爾勒將滿城飄香,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
節水改造升級,用水少了,味道好了
走進庫爾勒市阿瓦提鄉吾夏克鐵熱克村,綠色是這裡最動人的色彩。爬滿架子的葡萄枝、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村民院落中的果樹……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庫爾勒市副市長王波告訴記者,農村綠化景觀的改變正是庫爾勒市香梨產業節水改造的直接成效之一。
阿瓦提鄉現有香梨種植面積8.2萬畝,佔庫爾勒全市種植面積的20%,年產量近15萬噸。香梨種植需水量大,以往粗放的種植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要求。2022年,庫爾勒市在阿瓦提鄉吾夏克鐵熱克村開啟建設3000畝綠色香梨生產基地,大力推廣滴灌模式和水肥一體化技術。
本地香梨種植戶自發聯合成立了庫爾勒市金久誠香梨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副理事長田海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的種植模式每年要進行5次大水漫灌,每畝地每次用水至少160立方,全年就是800立方水。我們改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滴灌模式后,隻保留春季或冬季的一次漫灌,剩下時間全部用滴灌,每畝地全年用水不到500立方,節約了不少水資源。”
節水改造方案實施初期,許多種植戶不以為然。“水果水果,不多澆水,能好吃嗎?”這是許多種植戶最初面對節水改造時的態度。為打消村民顧慮,當地率先進行了小范圍試驗,效果顯著。“大家一看試驗效果,就陸續加入進來了。”王波說。
在進行一系列節水改造后,香梨種植用水量大幅下降,目前村裡種植香梨已不再需要地下水,全部使用地表水。
“地表水比地下水對香梨更好。”劉哲敏解釋道,地表水水溫與果樹根系溫度一致,更利於果樹吸收。地表水中富含的多種有機質、微量元素等非常有利於香梨生長。“最早香梨就是用地表水澆灌的,我們現在又用回地表水,就是要追求香梨的‘原味’。”王波說道。目前,應用滴灌模式與水肥一體化技術后,當地香梨商品果率提升20%,個頭更大、味道香甜。
香梨種植用水少了、味道好了,香梨種植成本也在逐漸降低。節水改造減少了水費,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也顯著降低了肥料成本。
“以前是先撒肥料,再大水漫灌,不光花錢多,吸收也不好,容易造成土壤板結。現在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肥料直接溶到水裡,跟著水一起滴灌在根部,用量少了,吸收還更好了。”田海生告訴記者,原來一畝地肥料成本1000多元,如今已降至600元左右。
目前,該改造項目由當地政府投資建設,主要進行技術推廣驗証。“項目平均每畝投入約1900元,但這是一次性投入,后期依靠化肥、水、人工等成本節約可以覆蓋前期投入,具備大規模推廣的價值。”王波說道。
廢枝換肥料,麻煩少了,品質高了
庫爾勒香梨產業在實現發展提質增效的同時,也面臨另一個難題。
“每年香梨果樹都要進行修剪,產生的大量廢枝如何處理對於果農來說是件麻煩事。”王波告訴記者,果樹廢枝大面積堆放不僅佔地方,還有易燃風險,直接焚燒又會污染環境。
據初步測算,僅在庫爾勒市,每年就可產生近10萬噸廢棄枝條。
為了高效處理果樹廢枝,挖掘其最大價值,2021年,庫爾勒市鐵克其鄉引進新疆維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廢棄果木循環利用食用菌產業園。公司將梨樹廢枝收購上來,進行粉碎、裝包等加工后,制作成食用菌種植菌棒,用於生產富硒食用菌。目前,該公司培育出的梨木白面花菇、靈芝、猴頭菇等食用菌暢銷疆內外。
由香梨廢枝延伸出的食用菌產業鏈,最終又將反哺香梨產業。新疆維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長李維告訴記者,公司將食用菌種植結束后的廢棄菌棒與當地畜牧業產生的牛羊糞等進行結合,生產加工成有機碳肥。
“果農可以直接拿廢枝來換我們的碳肥,三噸廢枝換一噸碳肥。”李維表示,這不僅能解決果農廢枝處理和公司的廢枝來源問題,也能夠直接促進香梨種植,提升香梨品質,為后續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香菇產品已遠銷中亞多國。未來,圍繞香梨廢枝產生的食用菌產業鏈還將進一步延伸。香菇粉、香菇醬等配套產業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一條圍繞香梨的現代產業鏈正在“梨城”庫爾勒逐漸形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