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信息、在線預訂、支付訂單
一鍵“雲服務”,供需兩頭旺(網上中國)
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太陽鎮太陽米基地,主播正直播介紹當地美景,並推薦民宿、餐廳等旅游相關產品。 |
非遺文化類的國潮體驗、健康養生、藝術展覽、戶外運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借助互聯網平台搜尋服務信息、在線預訂並支付訂單。專家認為,不同細分領域的服務行業正進行數字化轉型,不斷豐富應用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多層次的服務體驗。
不僅可購物,還能訂服務
“以前我和朋友想去游樂園,會先搜索游玩攻略,再看要不要買票。”北京市朝陽區的邱女士說,現在通過看“探店”直播,可以很直觀地了解游樂園的各個項目,觀看時直播界面會彈出門票購買鏈接,一鍵下單,方便快捷。
“互聯網讓生活更方便了,不僅可以買商品,還能訂服務。”家住福建省廈門市的陳女士說,“家裡會遇到各種鬧心事,比如水管、燈具、電器壞了,一個人不知道怎麼解決,這時各式各樣的網上服務派上大用場。我下載了電器維修、上門洗車、下單洗衣、請小時工等服務類APP,還挺實用的。”
如今,旅游預訂、休閑娛樂、家電維修、家政服務、健康管理、汽車保養等領域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了線上預訂購買、線下享受服務的方式。“互聯網+”激發服務業新動能,深度連接商家與消費者,各類在線服務逐漸融入人們日常生活,成為消費熱點。例如,想在家健身,可以購買“雲健身”服務,請健身教練線上授課、指導等。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向縱深、細化的方向發展,應用場景不斷增多,細分領域服務行業數字化轉型正是表現之一。”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史宇鵬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數字化轉型對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解決服務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促成市場交易。數字技術能夠為商家搭建線上展示平台,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性、定制化服務,也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商家,挑選更適合自己的產品。
線上產品豐富,銷量明顯增加
與需求端的消費趨勢相適應,供給端積極應變,創新經營模式、優化產品服務、豐富消費形態。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鐵樹斜街一座四合院內的“93號院非遺工作坊”,就是“積極觸網”的典型代表。這所非遺工作坊地處胡同深處,想獲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坊2014年正式開張,但品牌化步伐較慢,始終沒能走到更多消費者面前。”運營負責人說,為了拓寬銷路,工作坊在本地生活平台上線了多項非遺體驗套餐,更精准地對接到客源。目前,非遺工作坊在美團上已積累300多條評論,口碑和人氣逐漸積攢起來。“工作坊大門一點都不起眼,裡面卻別有洞天,像個迷你的非遺博物館,我成功制作了泥胎粉彩的兔兒爺。”下單體驗非遺項目的網友說。
美團數據顯示,今年7月北京市主動搜索非遺DIY(自己動手制作)相關關鍵詞的客流提升了131%,其中45.5%為20至30歲的年輕消費者。除了非遺文化類的國潮體驗,健康養生、藝術展覽、戶外運動也是線上服務消費的新熱點,7月北京服務零售訂單增長率為28.1%,平台上正涌現出大量服務零售新業態。
以“吃喝玩樂游購娛”為代表的線上服務正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在浙江桐鄉,烏鎮通過直播展現漢服秀、皮影戲、花鼓戲等特色活動,同時售賣景區相關產品,如門票、船票、住宿等,還以套票串聯游、住、玩等多種消費場景﹔在海南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在生活服務平台上線20多款旅游產品,包含“海島生存日記”“尋找珊瑚合伙人”等親子研學特色產品﹔長春市動植物公園探索夜場旅游新模式,推出“夢幻西游季·夜游動物園”活動,主播在夜間活動開始后帶領大眾沉浸式游玩,通過直播形式進行售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目前,服務消費發展與數字經濟迅速崛起交匯,加速了服務業線上線下融合,豐富了服務消費場景,改善了服務消費體驗,促進服務供給與消費需求更有效匹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說。
進一步提升產品吸引力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拓展消費新空間,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消費體驗,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市場新需求。營造便利消費、放心消費環境,不斷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鼓勵數字技術企業搭建面向生活服務的數字化平台,推進數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數字消費業態、智能化沉浸式服務體驗。
“新技術應用是線上服務消費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服務業深度融合,使服務消費市場增長潛力加速釋放。”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
專家認為,政府搭台、市場唱戲、供需兩頭旺,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創新與數字化普及,為細分領域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機遇。提升數字化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多層次的線上產品成為服務業未來方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孫瑾建議,有關部門可鼓勵不同細分領域的服務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不斷豐富服務消費的應用場景,以提升消費者體驗,助力服務消費深刻變革。
“服務產品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設計特色鮮明的服務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史宇鵬認為,受限於人才、資金、技術等條件的約束,一些服務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有關方面可以加強對服務型中小企業的引導和扶持,讓企業充分享受數字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