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
記者手記:凌晨,喀什街頭遇足球少年
凌晨0:30,新疆喀什古城的廣場依然熱鬧。
流連的游客來來往往,打烊的攤主們並不著急回家,邊收拾邊相互閑談著。附近住戶趁著夜涼出來遛彎,推著嬰兒車散步的年輕父母步履悠然……最吸引人目光的,是廣場上一群踢足球的孩子們。路燈立柱作球門、花壇當邊線,男孩、女孩,不同的團隊混在同一片場地上。時而幾個足球同時出現,孩子們見怪不怪,撞在一起也不多言,立即散開追逐屬於自己的球。少年們有的身高已如成人,有的還是未上學的年紀。有身著足球隊服的,也有來不及回家換運動鞋的,穿著涼鞋、拖鞋也能健步如飛。帶球、過人、射門!孩子們呼喊著歡笑著,並不在意圍觀的人們,只是一群自由自在享受運動快樂的娃娃們。
圖為凌晨在喀什古城廣場上踢足球的少年。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見此情景,我們人民網“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大型跨國融媒體報道採訪組的攝像記者,不顧十幾個小時工作的辛苦,立刻將鏡頭對准孩子們,邊跟跑邊拍攝。我知道,攝像記者找到了出發之前就想拍的素材,而且是預料之外的時間段——這裡的日落比北京晚近3個小時。
十年前,我在哈薩克斯坦出差。為了保証採訪不遲到,跟當地的司機詢問路程時間,司機對我們說:“別著急,來得及。”他並不知道,我們是在趕赴一場多麼重要的直播。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人民網對這次演講進行了現場直播。作為前方直播組成員,我有幸在演講現場見証了這一倡議提出的重大時刻。從那時起,“一帶一路”成為我作為記者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十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平台,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這讓我很想實地採訪,去了解這一重大倡議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為此,我報名參加了“一帶一路 大道同行”大型跨國融媒體報道,從“一帶一路”交匯點江蘇連雲港出發,經東、中部樞紐,過“金張掖,銀武威”的河西走廊,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沿途尋找有故事的人。
這一程,我們聽跨越國境開展手術治療的醫生講述與外方溝通經驗,看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如何修復文物,拍攝帕米爾高原的“國門衛士”怎樣戍邊。
這一程,很多採訪瞬間令人難忘——
聽說我曾經去過他的家鄉阿斯塔納,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工作的哈薩克斯坦小伙馬合江眼裡有光:“家鄉的馬路上,中國車越來越多。而在十年前,中國車很少見。”
在敦煌光電產業園區,我們偶遇在西北工業大學求學的土庫曼斯坦等國留學生,他們從西安出發來到這裡進行社會實踐,正在與中國的小朋友一起上手工課。
在喀什古城百年老茶館,四川游客倪先生一家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旅游專列開設得很好,車隨人走很方便。”“想象中這裡是一片戈壁,來了發現有很多稻田!跟我們家鄉一樣,感覺很好。”“民族風情濃郁,吃喝很巴適(舒服)!”
在融媒體中心實習的大學生阿布都哈力克·吾布力卡斯木,聽說我們要拍攝屋頂音樂會,在晚上22:00主動趕過來,“釘”在攝像記者身邊跟隨學習。
一路走來,我找到了想要的人和故事,也觸摸到了沿途人們豐富的生活狀態:積極、上進、認真、自由、鬆弛……
晚風徐來,夜色更深。喀什街頭的足球少年們仍不舍得回家。我們的拍攝告一段落,但孩子們的笑聲和歡呼聲始終縈繞耳邊。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