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 高水平對外開放蹄疾步穩
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羅珊珊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挂牌成立。此后,自貿試驗區從上海揚帆起航,不斷擴圍發展,21個自貿試驗區基本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掀起中國改革開放新浪潮。
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10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21個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大膽試、大膽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進行了有效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深層次改革的開路先鋒。率先實施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上線全國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率先實施“証照分離”改革,創設第一批自由貿易賬戶……10年來,很多個“第一”在自貿試驗區實踐、探索,復制到全國。截至目前,自貿試驗區已經向全國復制推廣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在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取得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
高水平開放的重要窗口。推出第一張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縮減,負面清單條目由最初的190項縮減到27項,制造業條目已經歸零。在海南推出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服務業開放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296.6億元,同比增長8.2%。整體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佔全國18.4%的外商投資。
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平台。湖北武漢片區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聚集相關企業超過1.6萬家﹔浙江舟山片區萬億級油氣全產業鏈格局加快形成,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油氣儲運基地……10年來,各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破除阻礙國內外創新資源和要素集聚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建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已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新起點上,以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為著力點,各自貿試驗區將繼續對標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加大壓力測試力度,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貿易便利化
上海自貿試驗區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通關效率
本報記者 謝衛群
運營方:
潘小東 上海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負責人
最近,上海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負責人潘小東更忙了,要麼是伏案整理材料,要麼是外出調研,走訪政府部門和企業,了解相關需求。“目前,我正忙著配合上海有關部門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最新規劃,進一步升級平台服務功能。”潘小東說。
潘小東所在的億通國際是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運維單位。2014年起,他全程參與了“單一窗口”的建設。提起建設過程,潘小東記憶猶新:“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各國理念不一,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從哪裡切入,如何構造,都得摸索著進行。”
進出口共涉及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四部門,想實現國際貿易便利化,就要把四部門的系統打通。“此前,一艘船辦理靠港手續,企業要錄入1000多項數據,四部門經系統整合后,數據減少為300多項,大幅度簡化了環節。原來要花兩天時間,現在隻要兩小時。貨物通關從24小時縮短到最快半小時。”潘小東說。
目前,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從最初的6個板塊升級到包含“通關+物流”“外貿+金融”“監管+服務”等功能在內的16個板塊,共有66項特色功能,服務貿易企業超60萬家。
受益方:
楊曉峰 元初數智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元初數智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倉庫裡,各種貨物整齊堆放。一大早,公司自貿試驗區業務相關負責人楊曉峰,就忙著在倉庫裡清點貨物,“要准確掌握最近幾天出貨、到貨的動態,及時跟進匯總。”
元初數智主營進出口報關等業務,客戶貨物到港后,先轉運到公司在保稅區內的倉庫,再分撥到客戶在保稅區外的倉庫。
元初數智是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單一窗口’推出前,要挨個填報錄入進出口單據,還要將紙質單據送到相關部門,這個過程至少要花費兩天時間。現在足不出戶在線填報,幾分鐘就能出稅單。”楊曉峰說。
“除了便利,還能降成本。”楊曉峰介紹,現在船快到港就可以通過系統填報單據,做到貨到港即提走,降低了倉儲成本,“我們主要做消費品進口服務,多數商品有保質期,進關時間減少了,客戶銷售的周期就更長了。”
元初數智過去以供應鏈管理為主,因為報關系統升級,公司服務客戶的能力不斷提高,客戶量也增加了不少。“我們正從原先提供一般報關服務,逐步轉型為一家數據服務公司,力求更好服務產業鏈、連接消費者。”楊曉峰說。
投資便利化
福建自貿試驗區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推動企業增效
本報記者 王崟欣
政策方:
張慧瓊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
“企業工程建設項目順利落地,離不開便捷高效的審批服務。”在一線審批崗位工作多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張慧瓊深有感觸。
2015年,廈門片區成立,張慧瓊作為挂職干部來到廈門片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在這裡,她從難題入手,牽頭探索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之后,張慧瓊和團隊反復調研企業需求,征求部門意見,不斷修改討論方案。2017年4月,《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總體方案》正式審定通過。
“方案確定只是第一階段,更難的在於實施,項目實際審批權仍在各部門手中。”張慧瓊說。如何推進?2017年6月,廈門片區上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台,針對片區內的企業率先試點。“各部門通過數字平台實現聯通,審批方式由‘串聯’變‘並聯’,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張慧瓊介紹。
改革后,廈門片區建設項目辦理施工許可,由原來至少20個審批環節縮減到3個主流程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從246個工作日縮減至12—40個工作日,有力助推項目落地投產。“我們將持續關注企業需求,不斷推進審批領域改革,進一步提升投資便利化程度。”張慧瓊說。
受益方:
王 昱 廈門象嶼港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發部副經理
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建成投用不久的象嶼集團總部大廈前人來人往。氣派的裝修、嶄新的辦公室,讓負責總部大廈項目申報的象嶼港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發部副經理王昱頗為自豪:“項目審批時間相比以前大幅縮短。”
從事項目一線申報工作多年,王昱回憶:“工程建設審批涉及的部門多、流程復雜,企業以前需要挨個部門申報,如果一個部門審批不通過,又得從頭再來。”王昱記得,自己2012年經手的一個項目,從立項到取得工程規劃許可証批復用了一年半時間。“早一天通過審批,項目就能早一天投用,為企業節約不少成本。”王昱說。
坐到工位前,王昱打開電腦,登錄廈門市工程建設項目網上辦事大廳,將手頭最新項目的申報材料一鍵上傳。王昱告訴記者:“通過網上辦事大廳,隻需提交一次材料,平台自動分發給各個部門同時審批,效率大大提高。”
一天時間,王昱同時跟進的申報項目有5個。“跑項目,以前是實實在在風裡跑、雨裡淋,而現在跑的是數據。人在路上的時間少了,負責的項目反而更多了,企業的發展活力也更足了。”王昱說。
金融開放創新
重慶自貿試驗區
鐵路提單融資服務跨境貿易
本報記者 王欣悅
運營方:
向 英 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財務中心副經理
“鐵路提單是一種具有物權憑証功能的物流運輸單証。我們為外貿企業開具鐵路提單,企業憑借提單找到銀行,銀行再對企業進行融資貸款。”渝新歐(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新歐公司”)財務中心副經理向英介紹。
2017年,重慶自貿試驗區依托中歐班列,開出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証。截至今年7月底,渝新歐公司共簽發鐵路提單超6000份。
“鐵路提單融資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仍有優化空間,從近幾年實踐看,還存在體量小、融資規模有限等問題。於是,我們又對鐵路電子提單進行了探索。”向英說。
今年4月,《重慶市鐵路運輸單証金融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印發,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貨運代理企業、倉儲物流公司、外貿經營主體等積極參與,持續擴大鐵路提單應用的覆蓋面。政策鼓勵之下,渝新歐公司很快與一家銀行達成合作,優化方案並落實了具體實施路徑。
5月,渝新歐公司成功落地首單區塊鏈電子提單融資業務。這票電子提單從簽發到流轉再到融資批付,全程用時不到兩天,進口客商的資金周轉率、供應鏈管理效率及控貨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運營風險進一步降低。
受益方:
付士剛 重慶施密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多虧了鐵路提單,原本需支付600多萬元貨款,我們融資后隻需掏現款96萬元。”重慶施密德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士剛告訴記者。
最近,付士剛所在的公司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從德國進口8輛車,公司依托鐵路提單來出具國際信用証,獲得融資500多萬元,不但資金壓力減小了不少,還能享受鐵路運輸比海運節省20多天的便利。
據介紹,在以往的國際貿易中,隻有海運能出具有物權憑証功能的提單,國際鐵路隻能出具運單。重慶自貿試驗區推出鐵路提單后,依托鐵路提單融資結算模式,跨境鐵路運輸實現了與海運一樣的信用証結算,助力跨境貿易。
“以前銀行隻認海運提單,我們以鐵路運輸開展進口業務時,需要提前電匯全款,資金壓力很大。”付士剛說,“現在,鐵路提單融資合作模式十分便利,幫我們緩解了資金壓力,我們拓展國際貿易也有了更大動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重慶8家銀行累計開展鐵路運輸單証融資73筆,涉及金額約2.04億元,貨物品類、領域不斷拓展,為企業開展跨境貿易提供了更多便利。
人員流動便利化
廣東自貿試驗區
職業資格互認促進人才融合
本報記者 程遠州
運營方:
陳 海 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管委會工作人員
深夜的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燈火通明。作為眾多香港青年來內地發展的第一站,這裡已累計孵化香港創業團隊超560家。
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陳海介紹,為促進港澳青年北上創新創業,2021年以來,前海持續實施“港澳青年招聘計劃”,按月度常態化為港澳青年提供100個以上工作崗位,目前已累計發布工作崗位6300余個。
為讓更多港人港企留得住、發展好,前海加強與港澳規則銜接,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通過合伙聯營、執業備案(登記)等特殊機制安排,先后出台工程建設、稅務、文化旅游等領域專業人士在前海執業的具體辦法。目前,港澳稅務師、注冊建筑師、醫師等21類專業人士備案(登記)即可執業。
“我們已經與相關部門建立了人才工作溝通機制,發布‘2023年深港聯合招才引智計劃’,為港澳及國際人才提供12類57項一站式服務。”陳海說,如今,在前海蛇口片區的港資企業已有近萬家,吸引大量香港居民前來就業。
受益方:
譚國治 香港建筑師注冊管理局主席
“深港建筑業融合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在前海媽灣十九單元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建設工地上,何顯毅建筑工程師樓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建筑師注冊管理局主席譚國治告訴記者。
這是深圳推行香港“建筑師負責制”的試點項目之一。作為設計負責人,譚國治率領團隊聯合香港匯創國際建筑設計公司,和總承包牽頭方中建四局的工程師們“合署辦公”,實現了人才融合。
早在2004年,譚國治就曾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建筑署建筑師參與了深圳灣口岸建設,此后他參與設計建設了內地多個建筑項目。2020年,前海蛇口片區推出香港工程建設領域專業人士、專業機構執業備案管理辦法后,譚國治隨即在前海完成備案。
“進得來,還要有活干、干得好,是香港建筑業界多年的願望,如今正在成為現實。”譚國治說。
截至今年8月底,香港建設領域已有50家專業機構(其中包括19家香港施工類專業機構)、451位建筑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其中10家香港專業企業獨立承接項目,74名香港專業人士參與前海項目建設。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6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