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新玩法 農文旅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碧水映藍天,宜居宜業的江城正煥發新的活力。近年來,武漢市通過實施全域整治、連片打造,形成黃陂木蘭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陽大道、江夏魯湖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振興示范帶。“2023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人民日報社採訪調研團近期走近江城,感受農文旅融合過程中形成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挖掘提升鄉村人文價值,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場景創新 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深挖鄉村文化與民俗特色,創新消費場景,能夠拓寬產業邊界,推動文旅更深程度的融合,有效促進鄉村振興。
“以前村裡資源匱乏,全村拋荒耕地達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閑置率達85%,農田、農房和田園風光等資源貶值,沒有產業,留不住人。”受政策感召、回鄉反哺的葛天才說,他決定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2018年,葛天才響應黃陂區委區政府“三鄉工程”的號召,成為黃陂區杜堂村第一書記。
在鄉村“引路人”的帶動作用下,通過流轉荒地、改造村灣民房、開發農耕體驗、濱湖親水、精品民宿等產業項目,黃陂區共創農旅融合“木蘭游”品牌,將“空心村”成功打造為4A級景區“木蘭花鄉”。據悉,近年來,黃陂區持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形成1000平方公裡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以地域民俗特色為抓手,結合木蘭故事與文化傳承,呈現沉浸式文旅新場景,同時立足空間要素,打造“鄉村觀光游”消費新場景。
今年,武漢首座不夜城——“木蘭不夜城”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花鄉景區內正式開街,“木蘭不夜城”內設15大主題舞台以及每日30場的藝術演繹,沉浸式主題互動表演、特色鮮明的夜游產品滿足了游客多樣化的需求。通過持續的投入與創新升級,木蘭花鄉景區從“花”經濟到“夜”經濟的轉變為農文旅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幕降臨,游客們來到木蘭不夜城。受訪者供圖
業態創新 民宿經濟點亮鄉村游
隨著人們的旅游需求向多元化、個性化方向轉變,鄉村旅游與民宿業也迎來了新機遇,依山傍水的民宿集群備受廣大游客青睞。
石頭砌牆、木頭制桌、竹子編燈,在湖北黃陂打造的鄉村休閑民宿中,游客可以體驗炒茶、釀酒、刺繡等傳統技藝,享受生活的慢節奏。
眾多民宿坐落於夫子山山麓。人民網 王紹紹攝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黃陂區的民宿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優質民宿。黃陂區文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全區民宿已有近2000家,覆蓋全域19個街鄉,精品民宿佔比逐年上升。
“近兩年,高品質‘微旅游’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選擇近郊有品質、有體驗感的民宿入住。黃陂地處武漢大都市近郊,又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生態環境優越、山水資源豐富,自然備受青睞。”武漢市民宿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瞄准文旅產業發展的黃金賽道,黃陂區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推進精品民宿集聚區的建設,形成以主打黃陂本土民居建筑特色的環木蘭山民宿集群,以及融合多元建筑特色、主打浪漫生活氣息的環木蘭湖民宿集群。
業內專家認為,業態創新增強了文旅融合的內生動力。挖掘文化資源內涵,以旅游化方式多維呈現文化符號,形成文旅融合新業態,能夠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模式創新 促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早在2005年,武漢市東西湖區的慈惠街道就以粉壁、黛瓦、馬頭牆的徽派風格改造舊村居,使最西端的鴉渡大隊變成了武漢最早的“網紅村”——石榴紅村。但以前的石榴紅村,旅游隻有採摘、燒烤、農家樂“老三樣”,游玩體驗、住宿購物都是短板,游客來了隻能一日游,很難過夜。
而今,突破傳統農家樂模式,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慈惠街道對鴉渡和蔡家兩個社區進行環境提升、景觀改造,形成了全新的“鄉伴慈惠”旅游區。通過植入藝術、休閑、文旅、研學、餐飲、民宿等元素,打造爆款項目,形成頗具田園特色的農旅產業鏈,吸引更多游客駐足,為締造和美鄉村、農文旅融合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鄉村民宿集群化發展。人民網 王紹紹攝
業內專家表示,以鄉土文化為基礎,有效整合和激活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使之與城市引入的多元文化業態有機融合,能夠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文化產業品牌。
在漢江邊,東西湖區以美麗鄉村示范點為載體,串聯水果、蔬菜採摘等農事體驗項目,結合鄉間民宿的建設,打造鄉伴慈惠親子研學休閑游。多元的農事體驗、親子研學線吸引游客的同時,也為東西湖區的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可能。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彭嬋娟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為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節奏和消費需求變化,鄉村文旅行業需加強科學治理,既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行業治理體系,也要探索優化產業發展模式,從而不斷催生內涵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服務更加周到的鄉村文化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