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重慶:林下靈芝朵朵開 撐起山區“致富傘”

記者 雍 黎
2023年10月18日09:4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在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鎮靈芝林下種植示范基地,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靈芝研發團隊研究人員雷美艷正在收集孢子粉。本報記者 雍黎攝

在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鎮靈芝林下種植示范基地,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靈芝研發團隊研究人員雷美艷正在收集孢子粉。本報記者 雍黎攝

金秋十月,在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鎮的靈芝林下種植示范基地裡,200畝林下生態靈芝大獲豐收,村民們在綿綿秋雨前搶抓時機,採收靈芝和孢子粉,等待下一步深加工。

從野生靈芝的發現地到規模化種植地,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林下生態種植黃連、靈芝等中藥材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支持下,名貴中藥材靈芝有了專屬的林下“棲息地”,這也為山區農戶致富增收撐起了“致富傘”。

科技支撐,山區林下生“金”

在大順鎮茂密的馬尾鬆林裡,林下是成片的小拱棚(孢子粉臨時收納系統)和井然有序的智慧彌霧噴灌系統。掀起拱棚一角,裡面是一株株長勢喜人的靈芝,“孢子粉”厚厚沉積,芝香四溢。

“孢子粉是從成熟靈芝的子實體中噴射出來的種子,是靈芝的精華。破壁后靈芝孢子粉市場價格高,收獲的靈芝也是珍貴的藥材。”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課題骨干肖波介紹,靈芝被譽為“仙草”,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也是我國目前研究和開發較多的中藥品種。

“野生靈芝生長於山林間,不過現在野生靈芝在市場上一株難求,採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能最大程度還原野生靈芝的生長環境。”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閎繽說,該公司在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靈芝研發團隊指導下,開展靈芝等中藥材林下種植全產業鏈研發,今年投入資金600余萬元,靈芝林下種植面積突破200畝。

“野生靈芝主要生長於朽木或樹樁上,生長發育過程對溫度、濕度和光照有較高要求。”課題負責人、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研究員胡開治介紹,該所在靈芝品種選育、病虫害綠色防控、林地調控等中藥材林下種植技術方面有著多年研究基礎,今年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支持下,針對靈芝生長不同階段對環境要求的復雜性,課題組進行林下靈芝仿野生生態栽培研究,形成了完整的靈芝林下生態種植技術體系。

針對適宜林下種植的靈芝優良品種缺乏、自然環境下土壤與空氣濕度不可控、病虫害頻發等突出問題,團隊綜合農藝性狀、產量性狀、質量性狀,選育出優良品種,實現菌種更新,系統開展光照、濕度等生態因子對靈芝產量、質量的影響研究,指導林相改造,採用智能物聯網信息技術,搭建起智慧彌霧噴灌系統,實現對靈芝生長水分需求的適時調控,闡明菌蠅、菇蚊、谷蛾等主要害虫的生長習性及發育規律,綜合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等方式,實現靈芝虫害綠色高效防控。

發展共贏,靈芝開出“致富花”

“今年,200畝基地就收獲了近20噸靈芝干品,近10噸孢子粉!”夏閎繽算了一筆賬,雖然林下種植的方式比一般大棚種植方式的成本高,但因為仿野生的方式,靈芝的各項質量指標均高於大棚種植產品,在市場上能賣出更好的價錢,孢子粉甚至能賣到2萬多元一公斤。他們已經計劃在大順鎮建設生產線,對靈芝和孢子粉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大順鎮黨委書記陳德明介紹,大順鎮是涪陵著名的中藥材之鄉,這裡生態優勢突出,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在72%以上。近年來他們積極探索“政府+國企+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共贏發展模式,先后引進太極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下仿野生生態種植靈芝、黃精、石斛、仙茅等中藥材。今年林下中藥材產值將達到2億元,越來越多的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以重慶天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為例,高峰時每天務工人員達上百人,和基地種植工作相關的農戶,每年戶均增收1.8萬元。

“現在在家工作比外面打工賺得多,還能照顧家。”52歲的陳雲是大順鎮新興村人,以前在外務工給火鍋館炒底料,現在在中藥材基地做管理,一年收入達六七萬元。他說,這些年,外出務工的同鄉們紛紛返鄉,選擇就近務工。

“科技服務農業,讓靈芝開出山區百姓的‘致富花’。”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黨委書記雷治政表示,中藥材是重慶的優勢產業,林下靈芝種植除了在涪陵區大順鎮開展示范,同時也在重慶南川、渝北、南岸、萬州等區示范推廣。下一步,課題組還將在品種優選、技術優化、成本降低上下功夫,推動靈芝等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重慶鄉村振興。

(責編:王震、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