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區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2020年以來每年向社會輸送約5萬名技術技能人才
產教融合共發展(人民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永川區一家職業院校學生跟著老師在學校實訓車間學習機器人手臂操作。 |
企業導師劉振湖(左三)為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學生授課。 |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學生在一家企業開展3D打印實訓。 |
引 子
雖是一區之域,卻有8所中職院校、5所高職院校、2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和2所成人教育學校,在校師生約20萬人,2020年以來每年向社會輸送約5萬名技術技能人才。這裡,是重慶市永川區。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永川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今年9月底,依托永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永川高新區)建設的“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聯合體”入選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2022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
抓住國家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永川區近年來扎實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一批先進制造企業在此落戶,17所大中專院校提質擴容,政校企聯動的職業教育生態不斷優化。
校企怎麼合作?產教怎樣融合?近日,記者走進永川區的辦學和生產一線探尋答案。
訂單培養
以企業需求為辦學導向,日常教學與生產一線緊密融合
走進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永川工廠汽車制造實訓基地,來自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智能制造系的學生們正跟著師兄李尚豪上手實操。
個頭不高、皮膚黝黑,來自雲南昭通的李尚豪今年剛滿22歲。裝配右前車門,隻見他一套動作嫻熟利落,儼然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博得現場陣陣掌聲。
“別小看擰螺絲,要不斷練手找感覺,還要通過儀器校驗數值,盡可能接近零誤差。”2019年,初中畢業的李尚豪考入永川職業教育中心,成為智能制造系汽車制造與檢測專業“長城汽車訂單班”的學生。畢業僅一年,李尚豪獲邀向學弟學妹們傳授實操經驗。
“4年前,我和學校老師一起把李尚豪招進訂單班,一點點看著他成長。去年他一畢業,就正式錄用了。”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西南招聘中心總監李新強感慨,“訂單班的學生,確實能干、好用。”
2018年3月,長城汽車重慶永川工廠開工建設,那時的李新強一度為招工難而頭疼,“新工廠建成投產后需要大量員工,上哪兒找那麼多合適的工人?”
“區裡不少職業院校都開設了汽修等相關專業,咱們工廠投產時,大批優秀畢業生可以為企業服務。”永川區政府給出解決方案。李新強仍有顧慮:“新能源汽車市場更迭快,行業技術門檻高,校招的學生往往缺乏實操經驗,需要重新培養。”
“能不能圍繞企業需求設置訂單班,學校從學生入學起就按照企業用人標准培養學生,通過產教結合的培養方式,讓學生畢業即就業?”李新強的想法,反映了不少企業的訴求。永川區隨即組織職業院校開展調研,試點探索校企共建訂單班。
2018年底,應李新強邀請,永川職業教育中心校企合作辦主任屈英迪帶著師生,參觀了長城汽車在全國多個地方的生產基地。
300多台機器人靈活地揮舞著機械臂,精准地進行沖壓、焊接等工序﹔憑借高度集成的信息化技術,平均每72秒就有一台整車下線……各個生產基地的智能化生產讓屈英迪深有感觸:“先前我們學校汽修相關專業側重發動機維修、汽車維護與保養等課程教學,培養的學生大多進入汽修廠工作。如今新型智慧工廠的出現,對學生就業質量、人才培養等提出了新挑戰。”
幾番調研協商,企業提出了產業鏈上的崗位需求,學校積極增設專業、調整課程。“瞄准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發展方向,我們成立了智能制造系,新開設了汽車制造與檢測、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與長城汽車等合作開辦了2個訂單班,全方位匹配相關企業需求。”屈英迪說。
進入“長城汽車訂單班”后,李尚豪接觸到未來汽車、智能工廠等許多行業前沿課程,“了解汽車行業和企業發展方向后,我大一暑假就確定了進入長城汽車工作的目標。”
“在校3年,我幾乎一半時間都在企業生產一線實習,許多工序操作都已熟練掌握。”按照培養協議,李尚豪從入校第二學期起便開始駐企實訓,讓專業所學與產業所需緊密結合,“去年還沒畢業,我就通過實訓考核,與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正式上崗半年后,我當上了生產線帶班班長,工資從實習期間的4000多元,漲到現在的7000多元。”
“課程始終圍繞市場轉,日常教學與生產一線緊密融合。”屈英迪介紹,訂單班採取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課程設置,學生2個月在校學習、2個月在工廠實訓,嚴格按工廠生產流程上手實操,既當學生也當學徒。
近年來,永川區堅持以企業需求為辦學導向,支持相關職業院校增設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智能裝備、大數據等專業85個。深化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全區17所大中專院校與駐地企業共同開設訂單班和中國特色學徒制班178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超過1300個。
“訂單班培養等形式,讓我們與‘未來員工’實現無縫銜接,與學校結成發展共同體,共同培養行業優秀人才。”李新強說。
“雙師”教學
企業人員與學校教師交流鍛煉,培養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如果網絡信號要覆蓋半山腰的那片村庄,基站應該建在哪兒?”
前不久,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的課堂,設在了學校附近的半山坡上。學生們席地而坐,聆聽企業導師劉振湖現場教學。
聽到問題,同學們討論熱烈,有的開始翻書找答案。
“答案在實踐中,不在你們手中的課本裡。”劉振湖笑著追問,“為什麼有的房頂建基站,就不用建信號塔呢?”
作為重慶一家頭部科技公司的網絡優化工程師,劉振湖參與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授課已兩年有余。實踐經驗豐富、講課鮮活生動,他的課程一直深受學生們喜愛。
“初期用戶少,在山頂建一個站,信號就可以實現全覆蓋。隨著用戶不斷增多,就要增加建站。因為山頂站覆蓋面廣,容易對山下站形成干擾,所以我們要先從山腳建基站,隨著用戶增加再慢慢向山腰推進。”
“重慶樓房較高,不少已超出信號塔的高度,在這些樓房房頂建基站就不需要再建信號塔了。但在那些比較低的房屋樓頂建基站,還得建信號塔。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劉振湖深入淺出地講解,通過場景教學現場解答、分享知識點,“工作實踐中需要什麼,我們就講解什麼。”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引入企業導師參與課程教學,將企業內部培訓資料轉化為教學參考資料,確保學校教的就是工作用的。”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校長程前說。
著力破解課堂與實踐、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永川區近年來積極引導校企共建師資隊伍。建立企業相關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與學校相關領導、專業教師互派挂職鍛煉制度,培養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
“吃刀量要更大,這樣每刀才能切得更多、效率更高。”刀片飛速旋轉,誤差隻在毫厘間,在數控機床操作實訓課上,楊揚邊講解邊操作,向學生們傳授實操經驗,“大家要牢記,實際生產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是基本要求。”
作為永川職業教育中心的實訓教師,楊揚每學期都要根據學校安排到企業鍛煉學習。“一開始,想到自己要穿上工裝去數控機床生產線當‘學生’,還有些不自在。但幾次學習后我完全改變了想法。”楊揚說,“技術更新迭代太快了,不‘充電’根本跟不上。”
“以前,我們教學生用車床先做出平面模型,再拼接成立體模型。現在通過增加夾具輔助等工藝改進方法,立體模型可以一次成型,效率大幅提高。”楊揚邊說邊拿起一個生產模型舉例說,“如果我們還按老辦法給學生上課,教學就會和生產實際脫節。”
“鍛煉學習不是走馬觀花。”永川職業教育中心黨委書記、校長孔令勇介紹,“學校要求,教師每次去企業的學習時長要在一個月以上,要參與企業的具體生產項目,並將行業前沿技術與案例融入教學教案中。”
校企合力,由學校教師講理論、企業教師講技能,共同參與課程改革、教學設計。截至目前,永川區已累計培養2079名“雙師型”教師,校企共建的產業學院達到31個。
產教互促
優化政策、做好服務,將職教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
“土地、稅收等政策,各地都差不多,你們永川的優勢在哪裡?”去年,一家新能源制造企業和永川高新區談投資合作,企業代表開門見山。
“我們有8所中職院校、5所高職院校、2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和2所成人教育學校,每年能向企業輸送約5萬名技術技能人才,較好地幫助企業緩解用工難題。”永川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逵說。
聽到這話,企業代表眉頭舒展,當即敲定合作建廠事宜。
職教資源、人才優勢,正成為永川招商引資、穩定投資的發展優勢。“6月到10月是生產旺季,我們需要約500名短期工,能否幫忙協調?”今年5月,雅迪電動車永川工廠相關負責人打來電話尋求幫助,永川高新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立即聯系相關院校,派出對口專業的學生前往企業實訓,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依托產業人才優勢,近年來永川區先后引入長城汽車、雅迪電動車、東鵬陶瓷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以汽車摩托車、智能家居及材料等為支柱的產業體系。
“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相輔相成,是永川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和西部職教基地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永川區委書記張智奎說,“對永川來說,職業教育就是發展之基,是地方資源稟賦中最具特色的重要變量。”
重要變量,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永川建成區面積約80平方公裡,17所大中專院校佔到約10平方公裡﹔建成區常住人口約80萬人,大中專院校師生達到約20萬人。“過去5年,永川保持著人口淨流入,越來越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城市發展注入了生機活力。”永川區區長常曉勇說。
圍繞推動產教融合提質升級,永川區持續深化改革。2019年起,永川把全區職業教育工作交由永川高新區管委會管理,以更大力度、更多支持、更實舉措推動職業教育、產業發展齊頭並進、相互融合。
對此,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唐玉林感觸很深:“近年來學校快速發展,提質擴容的需求比較迫切。2020年6月,高新區管委會出讓了500多畝土地供學校建設新校區,這個力度在過去很難想象。”
企業也有獲得感。前幾年永川剛試點推行校企共建訂單班時,一家落戶永川的電子企業並沒有與職業院校合作的打算:企業自己都忙不過來,怎麼抽空帶學生?后來,永川高新區牽線搭橋,幫助了解企業需求,精准聯系、對接優秀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出台相關政策降低企業培訓成本,對開設訂單班等給予激勵引導。“如今,我們每年招錄約50名訂單班的學生。”該電子企業相關負責人說,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企業發展越來越好。
“我們將不斷優化政策、做好服務,並將職教資源持續轉化為發展動能,實現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永川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宋文表示。
創新創業
鼓勵引導,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帶動人才活力迸發
“現在,當別人問起,我會自豪地說:我是永川職教城培養出來的創業者!”今年初,受母校重慶文理學院邀請,管明飛為在校生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
回想當初,管明飛坦言,自己原本有望考上重點大學,2006年高考失利后心情沮喪。當年8月被重慶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錄取后,他重整心情再出發,“隻要學到真本事,哪裡都能成才。”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我們從2008年起便探索向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轉變,著力建設應用型學科,開展應用型研究,培養應用型人才。”重慶文理學院副校長李天福說。
產教結合、應用為本,4年寒暑,管明飛長了本事。2010年初,借著電子商務開始蓬勃發展的機遇,還在讀大四的他和幾名同學合伙注冊成立網站,打造服務本地群眾生活的電商平台,很快吸納200多家商戶入駐。多年下來,他帶團隊創辦了重慶盛景未來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營業額近億元。
創業成功,靠自身努力和專業素質過硬。創業頭幾年,管明飛經常每天早上7點便坐在電腦前,工作到次日凌晨才入睡,“我們拼的是線上快速響應、快速處理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以及精細的產品篩選與包裝。這些都是學校相關專業課上多次講授、線上模擬實訓過的。”
創業成功,更得益於政策支持的良好環境。創業這些年,重慶文理學院為管明飛提供過約200平方米的創業基地,按政策為團隊提供了部分創業資金,請來相關行業教師、專家提供指導,還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為管明飛創辦的公司推薦高素質畢業生前去就業。
這些年,永川區給予土地、資金等支持,鼓勵引導各大中專院校創建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搭建創業資源和交流平台,為高校創業團隊提供項目推介、資本對接、導師指導、人才供給等服務。“最近公司業務規模擴大,急需招聘一批電商領域的專業人才,就是相關創業資源和交流平台為我們匹配到了合適的團隊,幫了我們大忙。”管明飛說。
政策搭台,助力學生成長成才。2021年9月進入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學習的在校生張楠,在國際貿易專業領域練就了扎實的專業功底,並在去年8月舉辦的202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賽項中獲得一等獎。
這個一等獎來之不易。大賽全程持續12個小時,來自天南海北的職業院校學生同台競技。比賽採取線上模擬實戰的形式,考察內容涉及外貿商品開發及採購、營銷推廣、價格核算、國際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等多個方面。張楠所在團隊表現突出,把一等獎的榮譽帶回了永川。
“學校搭建了虛擬線上外貿平台,方便我們模擬實操。比賽中的商品採購、營銷推廣等許多環節,我們平時都反復實訓過。”張楠說。
近年來永川出台獎勵政策,支持學校及創業培訓機構通過課堂教學、在線培訓、創業實訓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創業技能提升、就業培訓等服務,定期舉辦全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支持學生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我們堅持把鼓勵創新創業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盛逵說。
引導創新創業,帶動人才活力迸發。盛逵介紹,2020年以來,永川17所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每年平均約有六成在川渝兩地就業創業,其中近兩成留在了永川,“我們還將不斷優化政策,讓越來越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工作、創業在永川、在成渝,為推動產教融合、產業發展及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摘得一等獎后,張楠在學校推薦下進入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一家信息技術企業實習。“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提升創業就業技能,爭取將來留在永川工作。”張楠說。
今年初,在重慶文理學院當年提供的創業基地附近,管明飛出資成立了約2000平方米的電商直播基地,與學校簽約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踐班。“創業階段,我們享受到了永川區提供的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如今也要為學校、為永川的發展多出份力。”管明飛說,回母校做經驗分享時看著學生們明亮又清澈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7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