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核電“智”造機器人亮相核博會

11月15日,2023第二屆中國核能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深圳國際核能產業創新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集中展示覆蓋全球前沿的核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完整的核電產業鏈。
中建二局作為參展商之一,以“立足科技創新 聚焦綠色能源”為主題,圍繞核電建設歷程、先進建造裝備、數字化建造技術、能源先驅四個模塊,展出中建二局在核電、新能源領域積極發展智慧建造的實踐。
中建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場展出的等離子自動焊設備,是一種高性能全溶透穿孔式焊接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電弧方向性、熔透能力更強,且不需要開設坡口、背面襯板即可完成焊接。效率是手工氬弧焊的6倍以上,該項技術已投入到核島的不鏽鋼水箱及不鏽鋼水池模塊化施工中,為核電精益建造注入科技能量。同時,該公司還自主研發了等離子焊、錨腳熱熔鐓粗技術、激光焊、MAG機器人自動焊,對預埋件、不鏽鋼水池、ASP水箱等核電站的重要鋼結構構件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焊接。
中建二局聚焦核電工程建造技術前沿,依托中國建筑基礎設施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在廣東太平嶺核電運用了全過程應用BIM技術,推進多平台、多項目、多業務版塊、多種材料的統籌管理,夯實數字底座,建設“數字核電”。
深耕新能源領方面,中建二局承接過核電、風電、水電、垃圾電廠、光伏電站並同時掌握施工技術。中建二局是同時施工四個27萬立方米的全容罐施工單位,也是歐洲專利技術薄膜罐施工單位之一,累計參與投產和在建項目19個,施工建設LNG儲罐39個,達全國儲量的40%。公司積極參與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建成的風電項目規模超6000兆瓦,涵蓋國內外多種系列機型,風機輪轂高度自70米到150米不等,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萬噸,環保效應相當於新增了約150萬公頃森林。深耕光伏領域15年,中建二局已成為能夠獨立承擔戈壁光伏、山地光伏等全類型EPC業務的專業施工單位。
助力灣區高質量發展方面,自1987年參與大亞灣核電站建設起,中建二局緊跟區域能源戰略部署,與粵港澳建設同頻共進,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完成了國家“建成、學會”的指示,隨后又在嶺澳核電建設中實現首個“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建設目標。
據悉,中建二局在核電建設領域已累計參與12座核電站33台核電機組的建設任務,累計裝機容量約3500萬千瓦(含在建),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可超過2000億千瓦時。
“未來,中建二局將持續堅持創新引領,強化智能化數字化支撐,研發更多‘智’造核電的機器人,全面提升核電建設硬實力,為服務國家建設、改善社會民生踐行央企責任。”該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